English

促进双轮驱动中的农村教育转型

贯彻“十六大”精神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2002-12-26 来源:光明日报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曾天山 我有话说

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对现行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农村教育在这个经济社会巨大变迁中面临战略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城镇化和工业化双轮驱动中的农村教育

我国大约有4/5的人口在农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难点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双轮驱动下农村教育的需求环境和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

第一,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只有实现农业产业化,才能富裕农民,确保粮食安全。1991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首次提出“抓紧实施依靠科学技术和教育兴农发展战略”的方针。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后,科教兴农战略进一步推进,确保我国“只用占全球8%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邓小平预言“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充分证明在农业领域科技不仅是生产力的一个要素,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是基础。只有发展农村教育,才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合作经营组织、中介组织、公司、专业农户等,实现农科教育结合的新途径。

第二,只有实现农村现代化,才能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有9亿农村人口,80多万个自然村,这是我国农村基本的社区单元,是农村和经济和社会化服务的“细胞”。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区域差距实际是农村经济社会差距的扩大,使西部农村越来越处于边缘化状态。

第三,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加快城镇化建设。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意味着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推进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出路,顺应了世界上90%以上的国家实行人口流动开放政策的大趋势,同时避免了巴西、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大城市的弊端。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关键在于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非农业就业和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农民收入,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抓住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

第四,只有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才能富裕农民,适应社会发展。目前我国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水平,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0.05%,乡镇企业技术人才达到300多万人,占乡村集体企业的6%,科技进步对乡镇企业产值的贡献率达到45%。农村的现代化,无论是城镇化,还是工业化,抑或产业化,没有文化什么都化不了。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教育体系转型

以往局限于地域性和单一产业性的农村教育长期陷入需求不振、发展不足的困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中城镇化和工业化双重推动下,突破了区域和产业限制,传统封闭的农村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必然相应发生重大变革,只有多样化和开放化的农村教育体系才能培养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才能成功实现农村教育的分流和分层功能。

第一,农村教育要为农业产业化做贡献。发达国家农业发达的共性规律是国家对农业科教持之以恒的投入,教育—科研—推广的紧密结合以及农民的全程参与,以普通中等教育和多层次农业职业教育为基础的农业劳动者科技素质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农业终身教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而我国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与发达国家尚有10-15年的差距,科教兴农的主要指标落后发达国家,农业教育落后,需要强化农业教育,走出一条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农业人才的农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培养农民企业家和农业科技开发人才。

第二,农村教育要为现代化农村社会建设做贡献。受到韩国“新村”运动之类经验的启示,我国创造了“科教兴村”试验,有效地使科技和教育在村域“细胞”发挥作用,作为农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学校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地,要主动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传播先进科技和文化,移风易俗,加强环境保护,改革生活方式。

第三,农村教育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做贡献。我国现有2.7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1.4亿被乡镇企业吸收,还有1.3亿需要转移。需要促进农村区域内的非农业就业,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需要加强和改善再教育,增强对城市文明的适应能力。

第四,农村教育要为小城镇和城市建设做贡献。小城镇和城市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和乡镇企业发展之后,农民有了选择自主经营的自由和就业的自由,他们向往城市生活,汇入现代化进程。科教兴农是农村文明、农业发展和农民富裕的必由之路,我们在政策上推进科教兴农战略,鼓励科教兴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人才的不可替代作用,鼓励社会参与农村办学,实行农科教结合,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功效,强化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建议国家制定《农业教育法》,明确农业教育的结构体系以及各级各类农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办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标准,探索农业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构建全民化和终身化的农村学习型组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