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社会科学“亲民”叫好

光明论坛
2003-01-23 来源:光明日报 方海洋 我有话说

连日来,冬日的杭州城燃烧着“一把火”:首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人们的参与热情高涨:公告发出后的第一个上午,就有千余人排着长队领取了讲座票;20场科普讲座,自发赶来的听众平均每场达200余人;许多讲座赢得了听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讲座结束后,主讲人被一个又一个的提问者所包围。

公众的回应如此热烈,社会科学受到如此欢迎,的确令许多人始料未及。它的背后,是人们对社会科学的作用及其与大众生活密切关系的认知。正如一位听众所说的:“生活变化这么快,如果不及时吸收新知识,就会落伍。”

人们需要社会科学知识,首先是因为它“有用”。社会科学无处不在,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大到认知社会,小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须臾离不开它。你要求职择业,了解一些人的个性特点和行为的关系,不无好处;你要从事经营,总须懂点相关的法律知识;你要出门旅游,多掌握一些历史、宗教、社会知识,益处多多。尤其是当今社会,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新学科不断涌现,人们的公共活动空间日益扩大,交往与日俱增,缺少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就如同生命缺少绿色和生机。人们越来越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无论就充实个人内涵而言,还是从紧跟时代脚步的要求出发,心灵都需要播撒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的种子。

人们亲近社会科学,还因为社会科学可以亲近。高深的知识,常常让人却步;严肃的面孔,总会令人生畏。普及的意义,就在以平常心说平常话,使专业知识、复杂的理论“一听就能懂,一懂就会用”。本次社科科普活动,主办者正是从大众的需求和可接受的程度出发,精心选题,精心挑选专家。活动中,既有当代政治理论辅导报告,又有各类科普知识讲座,范围涉及思维创新、投资理财、社会保障、家庭教育、健康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在这个科普“大集”里,人们看到的听到的,不再是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而是通俗的道理、形象的描绘。

社科“亲民”所产生的热烈回应启示我们,社会科学只有服务于大众,扎根于群众和生活,它的生命力才会旺盛。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专业工作者义不容辞。同时,这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在课堂获得有趣的社会科学知识,一个爱读书的人经常能徜徉于种类多样的社科科学读物之间,一个家庭的成员茶余饭后总会被精彩的社科科普电视节目所吸引,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社区、在单位、在学校,时时可以感受到社会科学的氛围、人文环境的气息,那么,长此以往,人们心灵的沃土就会绿色葱茏、鲜花绽放,荆棘野草自然也就没有了生存之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