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坳里谱写发展奇迹

2003-02-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李逸文、张哲浩 我有话说

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陕西延长油矿管理局青化砭油矿依靠科技进步,狠抓企业管理,在产能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以及矿区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党委书记、矿长惠明忠先后被评为“优秀青年实业家”、“全国学雷锋标兵”、“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等称号。该矿特别重视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从而在山坳里谱写了现代企业发展的奇迹。

作为延长油矿管理局所属企业中历史较为悠久的老矿,青化砭油矿组建于20世纪50年代,开发生产于60年代,在70年代和80年代期间,成为当时延长油矿的“四大金刚”之一。

1999年,延长油矿管理局提出了“双八十万吨”(即原油产量达到80万吨,原油加工达到80万吨)的奋斗目标。当时,管理局给青化砭油矿下达了15.8万吨的原油生产任务。生产十多万吨原油,这对于一个大油田来说,也许是十多口油井就可以完成的事,但对于像青化砭这样以浅、小油井为主的油田来说,却实在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面对新的增产任务,惠明忠矿长下了死命令:就是在青石板上也要抠出二两油!

为了牵住埋藏在地层深处的黑色油龙,圆满完成原油生产任务,青化砭油矿专门成立了产能建设领导小组,矿长惠明忠、主任工程师郑忠文分别担任正、副组长,而井下作业人员和油矿开发科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产能建设技术指导小组,从布井、开钻、压裂到安装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严把质量关。在产能建设技术指导小组的指导下,青化砭油矿2001年共压裂371井次/357口,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井次/25口,压裂成功率达96.49%,比上半年提高了1.69%。他们还狠抓了旧井的挖潜改造,采油队对所有油井进行综合测试,将油井测试、分析结果反馈给开发科,开发科在经过认真分析后,将检修设计方案下达给井下、修井队具体实施。这样,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大大提高了检井质量和效率,挖掘了旧井的生产潜能。

同时,青化砭油矿还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新的技术,先后引进了冻胶压裂工艺,提高了油井压裂的遭逢能力和油层透率;引进了双层滑套式压裂工艺,使旧井增产明显;推广丛式井的应用,提高了采收率、降低了开发成本;他们还在油井检修中应用了热油温控短路溶蜡工艺,HO高效清蜡剂、PS解堵剂、密闭式循环洗井工艺、油井综合诊断仪、液压、旁孔式油器、ZK(W)变压器综合控制装置、新型油井刮蜡器等先进的检修工艺和设备,尤其是他们在人工补充地层能量的注水手段上取得了新突破,在王庄采油区建成日处理能力200立方米的小型注水站,有效地解决了地层能量补充问题。

青化砭油矿还专门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科技协会和质量管理协会,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质量管理和科技创新上来。他们在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先后成立了150多个QC(全面质量管理)小组,围绕本企业的开发经营战略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职工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成绩突出,完成137个课题,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百万元以上。QC小组成为青化砭油矿的品牌,有五项成果获国家最高奖“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1998年度,王庄采油区QC小组以从严从细的管理方法,在野外油井管理中形成定额、定量的成本考核体系,采取产量、工作量相挂钩的考核方法,明显地推动了采油生产,受到了陕西省副省长巩德顺的充分肯定。2000年,供电车间成立QC小组,主攻供电线路涌流、短路、跳闸等技术故障,研制成功了保护箱,具有保护电器设备、延时启动等功效,居陕西省内先进水平,并弥补了电力线路缺乏保护的空白;2001年度,采油队油井测试QC小组,立足油井综合仪的改进攻关,建立起一套油井井下故障地面检测诊断系统,较好地指导了生产,为挖掘油井潜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青化砭油矿依靠科技创新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连续几年都超额完成采油任务。如今,青化砭油矿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按照延长油矿管理局“甩开勘探”和“西进、东扩、北上、南下”的勘探开发思路,制定出新的目标,正向年产原油23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冲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