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可以相信你吗?

封面图书
2003-03-20 来源:光明日报 张艳 我有话说

《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
郑也夫编中国城市出版社
定价:18.00元


或许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宾馆结账前,不得不等候服务员检查是否损坏或偷拿了宾馆物件;找装潢公司时,不敢相信熟人的推荐,担心遭遇“杀熟;在马路上救助一位陌生的车祸受害者,却被其亲友视作肇事者;眼见白天的乞儿晚上出入高级夜总会,感到一种被骗的委屈……面对此类本不合常理却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人们不断在心中呐喊:“为什么你不能相信我呢?我真的可以相信你吗?

学者的任务就是将感性的事物理性化、抽象化,指出其发生、发展的根源及问题的本质,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最近,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了“信任理论文丛,丛书采取了文集的形式,收录了国内外对信任问题感兴趣的,来自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研究领域的多位著名学者的精辟论述。为我们思考和解决信任问题提供了优秀的学术资源,有助于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我们的思路和眼界。

信任是什么?问题的回答可谓见仁见智。中国儒教传统中,“信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强调人必须有诚信。“任在汉语中的意思是“使用或“任用。因此,“信任表示相信和托付。英语世界中,believe、trust、credit三个词常用来表达信任的概念。在韦氏英语辞典里,believe作为动词使用,表示接受某件事物的真实性,确信某事的好意、功效、能力或认为是真实可靠的。德国社会学家卢曼在《信任与权力》(Trust and Power)中指出,信任是简化复杂性的机制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郑也夫教授认为,信任是一种态度,是相信某人的行为或周围的秩序符合自己的愿望。它表现为三种期待:对自然和社会的秩序性、对合作伙伴承担的义务、对某角色的技术能力。信任的核心意义是相信对方的言行在主观和客观上都有益于,至少是不会伤害自己的利益。生活中,“信任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对商品和服务质量的信任、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人的信任、对熟人及朋友的信任、对管理者与执法者的信任乃至对法规制度和基本价值观的信任。《中国社会中的信任》是信任问题的中国研究,共选录了12篇文章,反映了中国信任研究的前言内容;《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是国外学者关于信任问题的文集。该文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在英国召开的一次关于信任问题的学术讨论会。辐辏于这一讨论的学者有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生态学家等,因而形成了该文集异常广泛的理论视角;《组织中的信任》也是国外学者关于信任问题的文集,包含理论,但更多的是经验和应用性研究,探讨各类组织——企业、科研单位、政府组织中的信任问题,与前两本书形成了良性互补关系,更适合于管理学研究人员,乃至置身于管理一线的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管理者和企业家。

信任问题虽然一直受到思想家们的重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像空气一样被当作理所当然的存在,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一直处于非主流的地位。但是近几十年来,信任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显学,引起了各个学科的广泛关注。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将进一步推动我们对信任问题的思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