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京 升重点初中有多难

2003-04-1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王从容 我有话说

四月的南京,还远未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可“小升初”问题却早已在毕业生和家长心中燥热起来。能否考进名校,升入重点,成了当前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近日,南京市2003年小升初方案终于出台,办法规定:以免试就近入学为主,有择校愿望的学生可在民办校和南京外国语学校中选报一所,民办校招生实行等额电脑派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以1∶8差额电脑派位后进行英语能力测试。方案一出台,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小升初”再次在南京成为热点。

学生与家长的择校情结

“小升初”划片就近入学,本不该成为热点问题,但由于南京市各区初中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家长对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使得“小升初”日益成为教育的热点话题。

南京市长期以来都有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分,重点学校因为其教学质量直接和高考挂钩,所以其影响力持久不衰。

以南京市外国语学校为例,其每年都有一定名额可保送进入外国语大学。近年来,南京外国语学校的高校保送率一度高达60%,同时其初、高中可以直升,所以上了外国语学校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大学校门。于是,享有相当数量保送外语类高等院校名额的“南外”,一直在全市范围内对小学毕业生进行选拔性招考。当地有“考‘南外’难于高考”的说法。以今年为例,外校招生计划280人,差额摇号比例是1∶8,即在选报“南外”的小学毕业生中,由电脑摇号产生2240人参加该校英语水平测试,然后再从考试的学生中8个选1个。

有位小学毕业生的家长对记者说:“这太难了,派位后经考试录取的比例才12.5%,去年高考录取率都70%以上了,这‘小升初’比高考还难啊。”虽然这般难考,但问及是否放弃时,该家长表示:“那怎么可以,再难也要考啊。”

除了南京外国语学校,一直以来,其他重点中学也大致如此,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几率。

今年虽说重点“民办校”采取电脑派位,但仍计划扩招20%,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聚焦于此。于是,学习压力有增无减。据调查,南京市三年级学生中请家教或上校外补习班的约占54.9%,四年级学生中约有60.6%,五年级上升到70.6%,六年级更是高达85.0%。此外,81.8%的学生认为即使要花很多钱,自己也必须进一所好学校学习。如果进了一所普通的学校,12.7%的学生表示失望,11.4%的学生表示痛苦。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表示:决不可以输在起跑线上。

苦了学生难了家长

新方案出台了,一些决意要考上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调查显示,20.1%的学生作业时间在3小时左右,有9.2%的学生作业时间竟达4小时左右。这样早出晚归上学、补课,苦的是孩子。

可是家长也没闲着,为了能让孩子顺利进入考试的名额内,使出浑身解数四处托人找关系,只为了能让孩子参加考试。即使最终没能参加考试,家长们也不肯轻易放手。一位吴女士说,女儿好不容易忙活了三年,成绩那么好,轻易放弃怎么行?如果参加不了“南外”的考试,她表示将捧着女儿的获奖证书到各校推荐女儿,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与此同时,热门的重点初中仍将以“民办校”的形式对录取的学生收取一定的赞助费。这“小升初”不仅“考”学生,也“考”家长的“权与钱”。

“免考”与“公平教育”

为能使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较大限度地做到公正、公平,近两年,南京市各区、县的“小升初”方案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比如,电脑派位、按施教区划分就近入学,直至今年取消任何形式的考试(南京外国语学校除外)。

可是,光有这样的政策就行了吗?教育资源就真的公平分配了吗?记者了解到这样一则例子:南京第46中学每年仅靠收取全校学生共约10万元的杂费过日子,捉襟见肘地维持日常的教学支出。而在南京第13中学,为使教学信息化,已将筹到的500万元进行设备改造。在师资方面,重点民办初中收取了高额的“择校费”后,教师收入是非重点初中教师的3—5倍,于是大批的优秀教师都挤破头地往“重点”跑。这样一来,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就产生了“马太效应”。硬件与软件的分配不平衡,怎么能体现教育的“公平”呢?缓解“小升初”的压力只能流于表面化,“公平”只能是一句空话。

编后南京的情况并非个别。可以说,类似的现象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关于“公平教育”,媒体已呼吁了多年,许多地方也进行了多方探索,但至今未见令老百姓满意的办法。义务教育应该是公平的。它理应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占有。本报今天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希望有关方面继续作出探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