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敢悲敢歌的热血男儿

2003-05-14 来源:光明日报 屠钗玉 我有话说

一提起何建明,许多人就会连珠炮似地说出《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根本利益》等等书名,而现在关于他的话题,又总是同《国家行动:三峡大移民》联系在一起。

《国家行动:三峡大移民》是一部记录世纪之交百万三峡移民壮举的报告文学,作品刚一问世便好评如潮,国内报刊纷纷转载。更让人感动的是许多移民朋友来信来稿,不但抒发了他们读这部作品的肺腑之言,还一再要求转告他们对何建明的感激之情。

想到此,何建明创作该书的情景不断地浮现在我的面前。去年夏天,我专程到北京了解何建明在三峡采访的情况。当我满头大汗地赶到住地时,只见他脸膛晒得黝黑,两条眼镜架的痕迹清晰地印在面部两侧,但从炯炯有神的目光中,可以感觉出情绪的亢奋。果然,一见面来不及寒暄,他就激动地说道:“太感人了!我昨天刚从三峡回来,目睹了一批批移民外迁时的情景,特别是几位老奶奶离别时的情景,把我的心都快要揪出来了!我是含着眼泪看着她们登上汽车的。移民们一个个深明大义,那种毅然决然的朴素情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我知道此时的他已经完全沉浸在三峡故事之中。

何建明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作家,他要求自己在某个大事件创作的前期,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完完全全地融入其中,去感受、去体验,在感动将来的读者之前先必须感动自己。

三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三峡,它的文化,它的历史已远远超出了表面的存在。为了写出它的厚重感,何建明巧妙地选择了以王昭君而闻名的秭归昭君村的搬迁故事,写大自然赋予它的美景,将王昭君的故事与现在的大搬迁交融一体,勾画得如诗如画,使人难以释卷。写屈原的故乡,则又从《橘颂》入笔,写橘树曾是古代楚国的“社树”,为此,巴人们到今天还家家户户种橘以示纪念。为了表现巴人对橘树的那份特殊感情,他以老实巴交的橘农江三为代表,将那份对橘树难舍难分、刻骨铭心的真情,抒写得淋漓尽致,看后让人很难忘怀。

在创作特殊见证人一节,何建明遇到了难题。要在短短的一节里,讲述几代伟人、几代科学家对三峡工程的关注,既不能堆砌素材,又要吸引读者,怎么办?正当他费尽心机、苦无良策时,却在采访中发现了一位家住中堡岛(现三峡大坝坝址所在地)、95岁高龄的王作秀老奶奶,眼睛不由一亮,对,是她!寻觅了那么久,终于找到了。这就使我们得以透过王作秀老人的眼睛,看到了中国老百姓的百年三峡梦。

当创作思路转入到移民干部层面时,他采用对话的形式,敞开心扉,语言变得火花四溅,文字也时而激昂,时而婉约,以深切理解的情愫,对那些代表着党的基层干部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当他采访完一位移民干部后,用电话对我说道:“他们实在太伟大,却又太平凡。平凡得让人无法下笔,可品格又是那样的高尚,高尚得叫人心颤。”为此,他在书中写下了这样充满感情的句子:

“只有奔腾不息的长江记着他们,世界级的大坝会记着他们,党和政府及广大移民更不会忘记他们。”

“至高决策”一章,写出了领袖人物为实现三峡梦所作奉献的事业链。自孙中山《建国方略》的宏伟构想,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大胆想像,从邓小平“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的嘱咐,到江泽民“万众一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务必求胜”的决断,充分地展现了几代伟人的雄才大略和高大形象。在这一章,何建明还以浓墨重彩,讴歌了丁文江、姜达权、张光斗等一批科学家们,将他们为三峡工程呕心沥血、毕生追求、鞠躬尽瘁的动人事迹以丰富的立体感向读者托出,展示了一个鲜活的辅佐决策的光辉群体形象。

何建明是性情中人,是一位富有责任感,富有同情心,敢爱敢恨,敢悲敢歌的热血男儿。翻开书中的题记,他用散文诗的笔调赞叹道:“有一条江给了我生命,当我成人后想为她唱一首歌时,却又常常感到不知如何放歌。因为她太伟大,太神圣,又太壮美。有一天在我接触另一批同样是这条江给予生命的人们时,突然有种终于寻觅到这首歌的音符与旋律的感觉。这音符和旋律令我心旌激荡,热泪盈眶……”这,就是何建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