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为经 多元并举

2003-05-16 来源:光明日报 闵松 余传诗 我有话说

伴随着“入世”的匆匆步伐,出版产业化的进程亦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上海书画出版社以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特色和出版经营理念,获得了开创性的发展。经过近20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学术研究为龙头、艺术普及和美术教育为两翼的井然有序的出版体系;与此同时,以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古玩公司和文化经纪公司为骨干的现代经营业态日趋成熟,显现了出版与经营两大板块互动、并举的蓬勃势头。

构建以学术性研究为骨干辅以艺术普及和美术教育为两翼的有序出版系统

上海书画出版社是自1960年在朵云轩基础上重建起来的美术专业出版社。40多年来,在中国书画篆刻这一狭窄的出版范围内,不断开拓着不同层面,构成了一个有序化的出版系统。

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卢辅圣别出心裁地将该社的发展比喻成“电线杆模式”,即用狭小的纵向深入支撑起自己的制高点,并且在逐步树立的不同“电线杆”之间形成一种张力,寻求和拓展新的出版空间。从辑录点校的《历代书法论文选》,到系列出版的《中国书学丛书》,再到纵贯千年、横集百家、囊括历代书画论著的《中国书画全书》,典型地体现了该社书画出版学术性基础工程的勃勃雄心。《中国书画全书》可以说是在中国美术理论领域规模最宏大的里程碑式的学术基础工程。整个编纂过程耗时12年,汇集了我国自先秦至清末的书画典籍400余种,约2400万字。在出版这套全面反映传统书画理论的文献资料库性质的大型丛书的同时,一部与之配套又体现了现代学术要求的专业工具书——《中国书画文献索引》,也以其庞大的规模推向市场。同样,集海派绘画研究和钩沉之大成、将700余位画家及其画作与150年的艺术年表置于一堂的《海上绘画全集》的出版,也反映了出版者敏锐把握学术热点和走向,顺应学术界学术研究需求,以果敢的理论勇气和出版魄力,为海派艺术承传和发展作出独立和较完整的诠释的典型成果。值得关注的是,像《中国书画全书》这样的大型丛书几近售缺。实际上这种专业化、小众化的出版行为也为拓展效益的来源打开了思路。越来越细分化的市场是当代图书出版结构的一大特征,正是基于这样的立足点,一批诸如《晋唐宋元书画国宝集》、《中国砖铭文字徵》、《秦汉印典》、《中国画学著作考录》等精品书以及《吴湖帆书画集》、《黄宾虹画集》、《明清名家书法大成》、《中国艺术大展全集》等书画名家作品系列的层出不穷,在学界和读者中引起良好反响。

除了《中国书画全书》、《中国玺印篆刻全集》、《海上绘画全集》等学术出版工程之外,上海书画出版社还将学术性的追求推展和延伸到艺术文化普及类的图书出版之中。由《中国墨迹经典》、《中国碑帖经典》、《历代墨迹传真》以及《中国楷书大字典》、《中国隶书大字典》、《中国篆书大字典》、《草书辨异手册》、《书法知识丛书》等等所构成的书法基础工程,赢得了书法爱好者和书家、藏家的共同推崇。

在有序化图书出版系统的构建中,上海书画出版社还将学术理论建设的触角伸向现代艺术发展的全新领域。通过不同“电线杆”之间的连接和呼应,寻求一种新的发展契机和张力。例如,现代设计已成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学科之一,但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系统性的理论著述一直是个空白,上海书画出版社耗时5年,组织了数十位专家集体编撰的《现代设计大系》,不仅填补了这一空白,而且对正在实践探索中的基础原理、学科概念等最基本的问题,都作出了中国人的思考和回答。《艺术当代》则是近年来该社创办的反映当代美术思潮和现状的学术刊物,其严谨的学术气息和办刊方向,敏锐的思想触角和宽广视野,均为海内外美术界业内人士所称许,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形象。

秉持学术精神,丰富出版文化的另一个积极成果,便是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和学术展览,发掘和整合艺术文化资源,与出版资源形成互动和转换。1989年的“董其昌国际学术研讨会”、1992年的“四王绘画国际研讨会”、1995年的“赵孟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均吸引了诸多国内外学者与会,推动了学术界对重要课题的研究,并带动了相关学术出版物的出版。《海上绘画全集》不仅为“海派绘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成果,研讨会和画展所构筑的平台,又使这一流派的研究推向新高度。《高山流水——当代山水画邀请展》的举办和图录的出版,即是运用出版社自身品牌效应,吸纳社会资金操作的结果。另外,通过强强联手,上海书画出版社与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等文化机构协作,推出了一批大型展览图录。这种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出版资源,将即时性的展览形态“演绎”成恒时性的出版形态的运作方式,为出版资源的深层次发掘提供了一种可能。

多元化的艺术品经营机制与出版板块形成砥砺互动

建立在原朵云轩书画经营基础上的上海书画出版社的艺术品经营,早已打破了原朵云轩门市收藏和推销的传统业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剧,朵云轩调整了内部管理体制,除了自营、合作等多种经营模式外,还相继成立了艺术品拍卖公司、古玩公司和文化经纪公司,全面开发经营以书画为主体的艺术品业务。拍卖公司的成立,不仅敲响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第一槌,而且历年经营业绩节节攀升。古玩公司实现了积累与销售相分离的经营责任制,即建收藏库(大仓库)以保留朵云轩优质藏品,设经营库(小仓库)为市场流通的商品,促使流通部门资源和客源两头面向市场的循环格局。同时,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近年来,朵云轩各公司不仅先后在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和地区举办各种展览,还先后在汕头、温州、济南、青岛等中国内地城市办展,不断发展客户,拓宽销售渠道,实现销售收入的增长。这些举措改变了以前以门售为主的单一经营方式,延伸了店堂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朵云轩拍卖公司的春秋两季的拍卖已成为行家探测艺术品市场的晴雨表,朵云轩的品牌不仅是三大公司和门市部经营业务的信誉保证,同时也在开发特制产品和监制产品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在朵云轩传统工艺——木版水印的业务开发上,该社一方面保持传统特种工艺的特色,坚持文化传承,创作了一批有文化价值的精品,无论是《十竹斋书画谱》,还是《洛神赋图卷》,都冠盖于世。同时,在木版水印的经营上,典藏与普及推广并重,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以及经营模式的改变,使这一传统艺术从“象牙塔”中走出来,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在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发展过程中图书出版与艺术品经营两大领域实现了资源互补、整合、相辅相成,成为该社综合竞争力的两台发动机和品牌标志。

出版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将出版社逐步改造成现代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为导向寻求效益。上海书画出版社以学术为经、多元并举地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不啻是出版产业化进程的一种有益探索。“电线杆”模式理论在一定意义上的成功,对专业化程度高的出版社应该有相应的启示,同时,其多元化开发经营的经验,也将为“以副养正,正副相辅”的经营思路提供了借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