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污水处理厂何时不再拖后腿

2003-06-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林英 我有话说

城市污水处理率亟待提高

刚刚发布的《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32.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2.9%。

另据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字,目前全国共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452座,其中二、三级污水处理厂307座,城市排水管道约15.8万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36.5%。这就是说,有将近160亿吨城市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了河流湖泊,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已经开始蓄水,库区水质是很多人关注的大事。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库区水质尚好,但大肠杆菌超标。专家分析,原因是库区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不高。据监测,在全国七大水系中,仅有29.1%的监测断面满足1-3类水质的要求,有40.9%的断面属于几乎丧失了水功能的劣5类水质。在严重的水污染中,生活污水占了总量的52.9%。

相对于严峻的水环境形势而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起步晚、欠账较多。以“三河”“三湖”流域为例,“十五”期间,共需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520座,但目前仍有334座尚未动工建设。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九五”以来,随着公众改善水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和国家环保投入逐步增加,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有所加快。但是,有关的调查却表明,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投入数百亿资金建成的数百座污水处理厂,有相当数量长期处于半开半停或闲置状态。即便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也普遍是低水平运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有关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尚未建立起合理的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与污水处理成本差距较大,直接影响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如福建的厦门、福州、泉州等地,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前列,但当地每吨生活污水的处理费只有0.2元左右。像这样的收费标准远远低于处理成本,污水处理厂处理得越多,就亏得越多,从自己的经济效益出发,污水处理厂难免会出现半开半停甚至闲置的情况。

尽快为污水处理引入市场机制

按照“十五”计划要求,到2005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45%,5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尽快在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中引入市场机制。

有关人士建议,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制度为核心的政策平台,为城市污水处理的产业化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应能补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和合理的投资回报。

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推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在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收入相对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改革的步子不妨迈得大一些,市场化的程度高一些。而在经济较为落后、居民承受能力有限的地区,则应更多地依靠政府投入,并在居民可承受的范围内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收集系统建设,鼓励城市实行供水和排水一体化管理。同时,要在土地、税收、贷款、用电等方面给予必要的配套政策扶持,吸引各方面力量和资金参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这样才能加快全国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进度、提高运营效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