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历经坎坷仍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2003-07-1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走过一段曲折的路:正当人们为一季度GDP增长9.9%的“开门红”欢欣鼓舞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波及神州,一些行业几近全军覆没,人们担忧中国经济会陷入“陨石坑”。潮起潮落,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承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历经坎坷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

风云变幻的运行环境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面临风云变幻的运行环境,从国际方面看,美国打击伊拉克,国际油价一度大幅上涨,我国进口石油成本也猛然上升。从国内看,由于非典突发,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受到干扰,一些服务行业遭受“灭顶之灾”。国家统计局对20个省市的调查表明,在11个社会服务行业中,有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出现了下降,降幅从7.9%到65.1%不等。估计“五一”黄金周旅游消费损失200多亿元,全年旅游业收入将减少1000亿元左右;餐饮业受到严重打击,5月份餐饮业零售额358.6亿元,同比下降15.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也从4月开始下降,1—5月比去年全年低约0.8个百分点。5月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仅增长了4.3%,增幅之低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仅有。

受非典影响,今年上半年的就业形势和农民增收问题比往年严峻。据估计,5月份的就业岗位大约减少了1000万个。因非典影响,大约700万-800万农民工被迫返乡,这将对农村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算,非典疫情将导致第二季度农民的人均现金收入损失35元,同比下降4.5%左右。

经济运行环境受到了突发事件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采取果断措施,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政策措施得力,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对外贸易与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具体来说,进出口增长速度升高,1—5月,出口增长34.3%,进口增长45.6%,分别比去年同期增15.9和26.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升高,达到31.7%,比去年同期增幅高5.9个百分点,其中,更新改造投资明显加快,增长37%,比去年同期增幅高19.6个百分点。

要强调的是,我国已达10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巨大扩张惯性能够抵抗较大外来冲击。较高的外汇储备水平使我国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能力增强,充足的产业供给能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也为抗击非典提供了坚实的物质、资金保障,因而,两大冲击未能改变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态势。预计上半年GDP增长率可望达到8.3%—8.5%。

稳扎稳打的经济内生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建平认为,我国政府连续实行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自主性增长机制的引导已见成效,累积政策效应释放今年更加明显。继续发行建设国债,保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投资力度,以国债投资带动社会投资,企业改革的力度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快,使微观经济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增强。从投资来源看,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增长明显高于政府投资增幅,投资增长的动力机制已从政府投资为主向企业投资为主转换。1至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7%,居近年来的历史高位。

从经济增长周期看,去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加速增长期”,这是一个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增长周期趋势,短期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加速增长”的中长期趋势不会逆转,经济增长机制和增长潜力并未因内外冲击而改变。5月份受非典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回调,但新一轮景气快速展开的迹象却比如何时候都更明显:一是基础行业投资快速增长,煤炭、冶金、有色、化工、机械等投资增长幅度都在58.1%—141%之间,这是新一轮景气启动初期的最有力证据;二是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速还不到总体水平的一半,这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在投资方面的作用已经明显弱化,社会自主性投资力量在发挥主体作用;三是企业的更新改造力度明显加大。

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拉动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持久动力。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汽车、旅游、消费类电子通讯产品、教育和文化体育休闲等主要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消费结构升级的长期趋势逐步确立,引导房地产、汽车、电子、通信、旅游等行业增速加快,并带动机电、化工、冶金、建材、交通运输、电力等一大批关联产业走出低谷。非典对消费需求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支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1至5月,全国轿车销售68.63万辆,同比增长82.75%,私人购车比重明显上升。即使在非典疫情影响较大的5月份,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汽车和电子通讯器材等商品销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分别为61.6%和63.3%。1至4月份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6.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3.5%,销售增幅高于投资增幅13.1个百分点。

居安思危的政策取向

下半年经济形势会怎样?可以肯定的是,下半年国际国内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因素较多,非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将主要反映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四季度有望逐步减弱,全年经济将呈U型增长。国家信息中心初步预测,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二季度增长8.3%,三季度增长7.5%,四季度增长7.8%,全年经济增长率约为8.3%左右,高于去年8%的水平。

那么宏观政策应怎样把握?国家信息中心专家组认为,非典疫情发生后,出现了经济增长率回落,但投资增速反而加快,投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的新情况。制止经济增长率回落的短期目标与提高投资增长质量的长远目标存在一定矛盾,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同时,受非典影响大的服务、旅游、航空和餐饮等行业本是政府鼓励加快发展的行业,这次恰恰受影响最大,由此加剧了原有的就业矛盾,给再就业工作和农民增收带来新的难题,城镇登记失业率甚至有可能突破年初确定的4.5%。根据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和下半年经济走势预测,针对当前就业、投资方面的突出问题,居安思危,建议下半年采用扩大就业优先、金融政策稳定、远近目标兼顾、投资调控有方的宏观调控政策。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也表示,当前货币政策应保持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财政政策仍要坚持“积极”的精神,但重点、方式和手段应作适当调整。比如,增发国债作为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实现的直接性扩张型财政行为,就短期平衡而言,要有度,这个度就是当年的赤字率不超过3%,这几年我们严格地在这个“警戒线”内运行。就长期平衡而言,要有适当的结构调整,改变部分资金的投向,比如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应继续加大对“三农”、中西部、社保、公共性文教卫生设施等“短边”领域的投入。在条件成熟时应当加大“结构性减税”的政策力度,这也是财政政策“积极”的重要表现。同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又要注意灵活性和适当弹性,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