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杨焕明“言败”想到的

科技时评
2003-07-11 来源:光明日报 金振蓉 我有话说

最近,杨焕明的“中国科技界在非典科技攻关中整体打了败仗”的说法,在社会上很有些影响。但国家非典科技攻关组副组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黄培堂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我国科技界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表现优秀,在防护措施、临床救治、有效降低死亡率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举世公认。

本人以为,他们分别说到了此次非典科技攻关中的两个方面,这便是临床攻关和科研攻关。在此次非典科技攻关中,临床攻关显得十分突出,特别是我国在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方面,为全球提供了经验,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而相比较而言,在科研攻关方面,虽然在几个主要方面我们的科研水平并不低,但成果的宣布却总是“慢一拍”。本来在科研方面我们也应该走在前面,因为从科研条件来说,我们是独一无二的,不仅第一例非典病例在今年年初就出现在我国,以后又有大量的病例可供研究。但事实却是,在病毒确定、诊断试剂、病毒测序等方面,我们都落在了外国同行的后面。

至于原因,杨焕明说到了一点,有条件的拿不到病毒资源,能拿到病毒资源的没有研究条件。杨焕明是搞基因测序的,他当然是属于有研究条件而拿不到病毒资源的,于是,他们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通过非正常的渠道,搞到了病毒,可最后还是比外国科学家晚了一点。听到杨焕明这一说法的人,当然首先是惋惜。本人不是内行,不知道假如杨焕明能再早一点拿到病毒,是否就能争得此第一。但今天,在总结非典科研攻关的经验教训时,我们不能再走到让有研究条件的就该拿到病毒的“小而全”的思维老路上去。关键是怎么使有研究条件的和有病毒资源的科研力量结合起来,使科研更有效率。

攻克非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言败为时过早,要争取非典科研的主动,解决资源分散,条块分割是当务之急。小而全是我国科研的基本特征,许多大型科研仪器闲置和许多科学研究缺乏研究手段的情况大量存在,这对我国是一个极大的浪费。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无法提高科研效率,就仍不能避免科研的落后。最近,在非典疫苗研究方面,又出现了各地争相建设用于大型动物实验的P3实验室的情况,就是这一弊端又一次显现。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制定了建设国家科技大平台的计划,这是朝整合国家科研资源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研环境,打破分割垄断的重要举措,只有科技界齐心协力,从基础做起,共同建设好国家的科研基础大平台,才能使我国的科研环境得到根本优化,也才是我国科研实现领先的希望所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