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跳水如何上难度

2003-07-26 来源:光明日报 罗京生 我有话说

难度战胜稳定性

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国跳水项目受挫,难度落后于世界是人们的共识。

女子十米跳台的比赛最清楚不过地说明这一问题。中国女台一号人物李娜是动作稳定规范的典型代表,她的动作难度在参加决赛的12名选手中仅排在第11位。比赛中李娜的前4跳得分都在70到80分之间,说明她的分数基本是正常分数,不属于失误,而分数上不去则是因为难度过低。相比之下,加拿大选手埃米莉5跳中有两跳小有失误,得分在70分之下,但是有三跳得分都超过80分,不但弥补了前面的失分,而且反超对手。

最明显的例子是当埃米莉最后一跳(难度3.4)得到95分的高分后,几乎使李娜处于绝境,因为李娜最后一跳的动作难度只有3.2,这就是说她必须跳出质量达到10分的动作,才能超过对手1分!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以动作稳定规范著称的李娜全面崩溃,最后一跳出现严重失误。这场比赛堪称为难度战胜稳定性的经典之战。

不上难度不行了

其实世锦赛跳水比赛中,中国选手所失的几枚奥运项目金牌,几乎都是因难度低于对手所致。男子三米板,稳定型选手彭勃负于难度型选手多布罗斯科克,男子10米台比赛,四名选手最后以同一个高难度动作一赌胜负,而前面的积分几乎等于零,男子10米台双人,澳大利亚选手仍然是凭借高难度动作取胜。

有一种说法,即中国队这次失利是因为自己失误太多。挂在中国跳水队部分教练嘴边的话是:“如果某某正常发挥水平,冠军就是我们的”,言外之意是,金牌旁落是因为我们队员自己没有发挥出水平。但是有谁想过我们的队员为什么发挥不出水平?他们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失误?正是由于对手水平提高了,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我们,从而给我们的队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才会导致他们在比赛中出现那么多的失误。

不难看出,这一次我们的难度与世界相比已经明显落后了,失利不再是偶然或队员发挥不佳,而是技不如人。

不上难度不行了!

摒弃保立足闯

加拿大选手德斯帕迪练习难度系数为3.8的反身翻腾两周半转体两周半屈体,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但是他在本届世锦赛中一共使用了4次(两次10米台单人,两次10米台双人),正是这个动作把他最后送上冠军的席位。中国选手胡佳练习这个动作4个月,本届世锦赛上使用一次,结果失败了,使他从第一名跌落到第四名,与奖牌无缘。

原中国国家队教练,现在澳大利亚跳水队执教的王同祥教练说:“外国人不是不爱钱,他们也不是不在乎奖金,但是如果他们学到了一个新动作,即使要冒失败拿不到奖金的风险,他们也要在比赛中拿出来,因为他们天生爱冒险,他们喜欢追求成功。”正是这样一种冒险,追求成功,或者说创新精神,使国外选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便彻底改头换面,使我们这些已经习惯于看中国跳水队在比赛中大包大揽的中国记者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并为之产生由衷的敬意。相反的,中国跳水队往往为了求稳,让队员固守老动作而不变,例如郭晶晶在本届世锦赛三米板比赛使用的一套动作,其实在1994年就基本定型了。在这方面,中国跳水领军人物田亮在男子10米台比赛后说过一句话极具代表性,他说:“我不会为了追求难度牺牲我的稳定性。”

其实,对今天的中国跳水队来说,是将难度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稳定性放在第一位,表现出中国跳水人士是“闯”还是“保”的训练指导思想。但愿中国跳水界人士能够深思猛醒,及时行动起来,因为事物就是这样:新动作上得越早,你就会越早发现问题,从而能够有充分时间来解决问题,动手晚了,一切就来不及了。

特别是明年是奥运会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