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别让“粮草”成科研瓶颈

科技时评
2003-08-01 来源:光明日报 金振蓉 我有话说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科研人员来说,科研资料、科研仪器等基础条件,就是“粮草”,“粮草”准备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取得科研成果。

大量的事例说明,如今,“粮草”已成科研瓶颈。一位科研人员为一项科研遍寻资料,跑了许多部门而不可得,在国外探亲时,闲来到离家不远的一所大学查查资料,却有了意外发现。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令科研人员措手不及,想进行科研攻关,才发现全国还没有一个合格的可用于非典攻关的P3实验室。在谈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科研基础条件的差距时,科学家胡启恒用田径跑步来形容:别人是在塑胶跑道上跑,而我们却是在沙地上跑,最后取得的成绩可想而知。

然而,单纯地说我国的科研条件就是落后,是不客观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在改善科研条件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国家投入巨资改善科研条件,引进了一大批高精尖科研设备。但现实情况是,这些设备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科研设备的使用率只有25%,使用效率低下已成为突出问题。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科研体制。我国的科研机构分属于不同的行业、领域、部门,因此,科研基础条件建设也是各搞一摊,如用于测量地理信息的MODIS卫星接收系统,全国有17套,仅北京地区就有8套,而同样的设备发达国家全国只需一套即可共享。需要大量资金维持的微生物资源库,全国有7个,而美国仅有1个。上千万元的大型风洞实验设备,全国5个部门各有一套。现在一场非典,又引来了全国竟相建设P3实验室,已有的大量科研设备的闲置和即将造成的新的科研设备的闲置,其浪费损失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绝不是一个小数字。

为彻底根除我国科研装备存在的严重浪费现象,科技部最近开始全面开始实施“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其目的就是整合与重组现有科技资源,建立以共享为核心的运行机制。提高科研效率。

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笔者已经看到按照新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来的这一科研基地的运行效率,这是由国家投资2000多万元而建设的开放的科研基础平台,全球的科学家都可在这里预订工作时间,从安排表上看到,今年全年的设备运转时间已全部订出,即这台科研设备实现了全年满负荷运转,有了这样的科研条件,不但大科学家不用再重复购买设备,许多过去没有条件进行科研的“小人物”,也可以在这里一展自己的才能。可以设想,假如全国现有的大型科研设备,都能实现这样的运转方式,这对我国的科研将会起到多么大的推动作用。难怪许多科技工作者对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启动,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称其“功德无量”。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近日召开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部际联席会上说,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滞后与薄弱,已经导致战略性研究经常受制于人,国家关键技术的突破难以实现,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难以形成。这种局面必须尽快从根本上加以扭转。

疏通瓶颈,搭建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粮草”,我们已经开始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