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高考看教改方向

2003-08-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2003年高考已告结束,新的学年开始前夕,学校老师们正在准备新的教学工作。我们特推出“从高考看教改方向”一组文章,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语文:增强学习指导从“讲”到“导”转化

北航附中曹阳

语文高考与课程设置从来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彼此摆脱不了干系。语文高考改革历经艰难险阻,遇到的重要障碍就是课程改革的滞后;课程改革中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也正是高考这根指挥棒在无形中支配着一切。高考改革的大旗一挥,人们怀着疑虑在它的下面边走边嘀咕:你变得快,我们平时所用的教材跟你对不上号!结果还是两张皮。课程改革的大旗一挥,人们也在它的下面边走边嘀咕:高考要是不改,谁敢照着你说的办?这样看来,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必须协调发展,尽管二者之间总是处在矛盾的状态,但是这种矛盾不是彼此掣肘,而是互相促进。现在,我们越来越看到二者之间呈现出对立统一的良性循环态势,越来越看到二者互动的必要性和美好前景。

2003年语文高考的诸项改革,与语文“课程设计思路”的“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精神完全吻合。今年语文高考,既重视“双基”的考查,又突出考查创新能力和个性潜质。举例来说,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重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语料的选择上,基本上是社会生活中“易混、易错、易忽视”的词语。在能力考查方面,突出其应用性,例如第25小题将句子改写得“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充分体现了社会现实需要和人文价值观。

从发展前景看,语文高考改革不会单家独进,一定会关照语文课改;语文课改也不会径自前行,更会呼应高考改革。例如,语文课改增添了大量的现代诗歌鉴赏,那么语文高考会不会也增加相关内容的考查?至少作文文体要求的“诗歌除外”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再如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文本选自课外,古代诗歌鉴赏的选材也是来自课外,这就要求语文课改的力度要加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扩大语文学习的范围;高考语文作文的考查趋向是“时代、理性、人文”,那么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也应不断深入理解下面的课改基本理念:“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现在的语文课本,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旧语文课本难以企及的,但是,虽然现在的语文课本信息量大了,范围广阔了,但这种“广大”的容量毕竟有限,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学语文课本未必有我们的厚,也许课本还要上一届传给下一届接着使用,看来,最关键的问题还不在“经”,而在“怎么念”,否则再好的经也会念歪。我认为课本应增大“如何学”的指导,不必一味的加厚;教师要排除自身的和各个方面的羁绊和干扰,真正实现从“讲”到“导”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课改的威力,才能与高考真正接轨。

数学:用知识为本渗透思想和方法

清华大学附中倪斯杰

虽然2003年高考尘埃落定,但是仔细品味,感触颇深。笔者从数学角度谈谈看法。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总体来说注重基础,突出能力,重点明确,以点带面,难度适中,区分度较高。

——注重基础。选择题和填空题,仍然以考察基础知识为主,起点较低,涉及的知识内容、设问方式,都很常规。但知识面较广,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熟练程度。

——突出能力。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像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年的数学试卷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

——重点明确。在试卷中重点知识重点考察,如高中数学的最基本而重要的内容——函数在数学试卷中占了显著的地位,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最值分别在北京卷题(11)、(14)中得到了考查,压轴题(20)则是在函数和不等式等知识交汇点处设计的。

——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应用题体现了数学应用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比如全国卷题(20)是一道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台风问题,北京卷(8)、(10)、(14),都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涉及知识点大多在函数、不等式、数列等方面。这些知识点正是高中数学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直接内容,体现了新的课程目标要求。

针对这些特点和新的变化,我们的教学也应当有新的变化。

首先,要以教会学生用知识为本,因为现在考题多数设计新颖,要求灵活应用知识,不太可能是陈题。因此“题海战术”无济于事。

其次,要结合教材,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是高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更高境界,它需要长期知识的积淀,而学生自己是很难达到这种境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渗透这些思想,才能逐渐为学生所掌握。

英语:狠抓基础加大听力和阅读练习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胡国燕

2003年高考试题再一次让我们看到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始终“在稳定中有发展”,对能力的要求上不断有提高。

2003年的高考试题依据2000年度国家教委颁布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在阅读速度上的要求已经从每分钟读40至50词提高到每分钟读70至80词,尽管实际考查对考生的要求是每分钟要能够读60多个词。如果要达到这一速度的要求,考生应该做到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有大量阅读的经验积累。这样才有可能在所规定的时间内不仅读懂文章而且能够正确回答问题。

从2003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考的改革方向是更加侧重对能力的考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讲,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获取信息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是注重考查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从近几年的阅读理解文章中我们都注意到每份试卷都有十几个词有中文注释,阅读文章中出现没有学过的词语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使阅读内容更接近实际读物。还有一些不注释汉语的生词,它们虽然是超出考试说明范围的词,但是不太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这种情况往往是特意要考查学生猜词义能力的题目。

阅读文章不仅涉及各种体裁而且文章的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实际生活,紧跟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

为了能够使我们的教学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们必须坚持做到:

——狠抓基础。外语的学习特点就是知识比较零碎,但是只要肯下功夫,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复习,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如果基础知识仍然漏洞百出,就谈不到综合能力的提高。要通过有针对性地复习,努力使基础知识在头脑中能够融会贯通,为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打好基础。

——加大听力和阅读的练习力度。听力和阅读是语言的输入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培养语感的过程。现在的高考命题一再强调加强对篇章的考查力度,因此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的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英语环境显得尤其重要。只有经常听,学生才能建立起对声音的反应,才能做到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迅速判断出对话中的双方的关系、对话中所给出的细节、或对话的某一方对某一问题的态度,有时还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阅读材料应该包含各种题材、体裁,各种问题,尤其应包括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所选的阅读材料应含有不超过3%的生词,使我们的阅读材料更贴近真实的阅读材料。在阅读的过程中同时培养从上下文所给的信息中猜测词义的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