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出“圈里人”系统

新闻聚焦
2003-09-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金振蓉 我有话说

科技成果满天飞的背后

现实中,我们常常充满了疑惑:为什么在我们这样一个科技实力总体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巨大差距的国家,而科技成果鉴定中,却经常看到“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这样的鉴定意见,以致于需要政府部门作出不得滥用这些评语的规定。为什么在探索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在我国却鲜有失败的记录,尽管科技界对此早已存有异议。为什么我们的科技计划,对其执行效果的评价,都如人们所预料的一样,除了重大的成就记录,却很少能让人感觉到执行者的某些遗憾。

这便是谋断合一的决策体制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这一体制中,科技项目的执行者便是项目执行结果的评审者,而专家评审程序,也多是由项目执行人找来的一些同行,用一位专家的话说,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熟人,这就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圈里人”系统。而由“圈里人”自行评价科技成果,是难于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的。当然,在这种制度下,绝大多数的评审活动还是能够做到客观公正的,但这只能表明评审专家的道德水准,而不能表明其制度上的完善合理。项目的决策者和执行者规避不利信息的本能,造成了对科技结果评价的不准确,而这种科技信息的不准确,长此以往,将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科技评估进入科技决策系统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主任陈照莹说,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评估,名目繁多,容易引起概念上的混乱。她认为,评估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事实、数据等信息的基础上,为了某种目的,对客观事物做出带有评判和估计性结论的行为或活动。对于科技评估来说,相对于过去的各类评审活动,是一种规范性的活动,它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原则和标准来开展专业化的判断活动。这种有“游戏规则”的评估活动,可以有效地避免在科学决策上的随意性和其他个人因素。

我国于2000年出台了《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涉及公共科技投入和影响公众利益的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原则上都应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同时规定“科技评估的各级主管部门不能直接从事科技评估业务,不能以任何方式干预评估机构独立开展评估业务活动”等。

据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吴远彬介绍,就科技项目分配而言,在哪些科技项目该资助,哪些不该资助,合理的预算是多少,执行中要不要进行资源配置的调整等问题方面,科技评估正日益扮演着重要的“高参”角色。

科技评估初见成效

为了推进科技评估业的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我国成立了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评估工作,先后完成了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评估》、《863计划评估》、《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评估》、《“九五”攻关计划重中之重项目评估》、《973计划项目预算评估》等。

在开展评估业务的实践中,中心一方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一方面通过实践加紧科技评估理论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科技评估规范》。他们在对“八五”科技攻关计划进行评估中,形成了我国科技攻关需要进一步集中资源,瞄准有限目标的思想,这对我国近年来进行的12个重大专项的科技攻关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对973计划的预算评估,促成了财政部等部门,作出了对今后科技预算必须进行评估的决定。对“九五”攻关计划重中之重项目的评估,促成了国家调整电动汽车产业科技攻关决策,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对电动汽车的源头——电池的攻关上。

短短几年间,我国科技评估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的70多家科技评估机构,全国已有7个中央部委、2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科技评估机构。我国科技评估业虽起步较晚却正在健康快速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