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珍贵的梅氏戏曲收藏

2003-09-04 来源:光明日报 李庆成 我有话说

《梅兰芳戏曲史料图画集》&nbsp
刘占文/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


为了缅怀艺术大师梅兰芳对我国民族文化事业的杰出贡献,梅兰芳纪念馆经过多年的努力,编辑了《梅兰芳戏曲史料图画集》。

梅兰芳一生所收藏的中国戏曲史料甚丰。据朱家先生回忆,梅兰芳先生当年,余暇喜欢收集戏曲史料,他和余叔岩先生等共同成立北平《国剧学会》,在绒线胡同一座宅院中还附设一个陈列馆,储存并陈列他的藏品,由付惜华先生负责管理。这本《梅兰芳戏曲史料图画集》(以下简称《图画集》)所收的内容,就是现今珍藏在梅兰芳纪念馆内的、当年《国剧学会》“陈列馆”展品中的一部分。

《图画集》所收珍品分为两类,一类是戏曲人物画,一类是戏曲净角的脸谱。

戏曲人物画中又包括以下几种,一种是肖像画性质的,是画一些著名演员某出戏的写意画,如清代民间画师沈蓉圃画的程长庚、梅巧玲、徐小香等演员的群英会、虹霓关、思志诚等戏的写真,共有三幅,是梅家祖传的;另一种是画某出戏中的主要人物,这种画有40余幅,是清代的作品,内容是:《四郎探母》、《取荥阳》、《姜维探营》、《艳阳楼》、《渭水河》、《断密涧》、《借赵云》、《南阳关》等几出戏中的主要人物,每幅一人;戏曲人物画中还有一种,是当年梅兰芳先生委托齐如山请专人画的,共15幅。

戏曲净角脸谱中,第一种是明代脸谱,来源于当年齐如山在旧书店收购后赠与《国剧学会》收藏的;第二种是,弋腔上丝调脸谱、陕西秦腔脸谱、甘肃秦腔脸谱、山西梆子腔脸谱、山东梆子腔脸谱、绍兴滴笃腔脸谱、滇腔脸谱,这些都是成立《国剧学会》时期齐如山先生委托各剧种的演员绘制的;脸谱中的第三种,是一些作者专门的创作,这些作者是韩乐卿、钱金福、福小田、侯喜瑞,他们都是京剧界的名演员。这四位所画的真迹能保存至今,实是非常珍贵。

《图画集》除收录并精心印制了梅兰芳先生珍藏的戏曲人物画和脸谱外,还特邀刘曾复、朱家两位老前辈撰写了《说略》刊印于画册之首,以帮助读者了解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人物画和脸谱的来历及其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刘曾复先生指出,本集中的不同剧种脸谱虽各有特色,但从历史来看,中国本土戏中的脸谱显示出一种一元化现象。从谱式来看,明代脸谱中,将官和神仙脸谱着重眉纹的勾画,特别是其中的白眉,使至今日。各剧种净角勾画脸谱时,仍以白眉形式作为整个脸谱的布局基础。不同剧在发展中,由于情味和艺术的需要,昆、弋、梆、徽、汉、湘、川、京剧各种戏的脸谱显示出谱式的分化,但总体上,戏中历史名人的脸谱,如关羽的红脸、包拯的黑脸、曹操的白脸,在各剧种中一致出现。五代戏王彦章的蛙形脑门、宋朝戏郑子明的雌雄眼窝,也都是各剧种脸谱的共同艺术。脸谱的这种一元性,实际是中国本土戏剧总的历史通性中的一个方面。

中国戏曲是场上扮演的艺术,脸谱就是图案化的性格装扮和艺术化的心灵显示,剧种不同,剧目各异,人物不同,角色有别,与之相适应的面部勾画也就多姿多彩。戏曲脸谱既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很具体又相当抽象,是长期以来“优伶和看客共同逐渐议定”(鲁迅语)而约定俗成的程式化的审美样式。

如今,古老的脸谱艺术已不仅是传统戏剧学和艺术家研究的对象,而是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中获得了一种既是传统的又是有了新的现代性的品质,如集邮者的脸谱邮票、现代模特时尚服装等。《梅兰芳戏曲史料图画集》的出版,不仅会被戏曲艺术家和研究者及广大戏曲爱好者所珍藏、观赏和研究,而且还必然会对美化和丰富我们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作出独特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