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京:塑造市民精神

2003-09-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梁捷 我有话说

在百城林立的世界性城市竞争中,如何才能抓住机遇,抢得先机,“把南京建成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南京市委、市政府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发挥自身的特殊优势,塑造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

600万市民议“精神”

市民精神塑造的主体是市民,只有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将市民精神转化为群众的实践。围绕“南京需要什么样的市民精神”,南京市召开了新老南京人、在宁工作的外地人和外国人、基层群众、机关干部等多种类别的座谈会;非典胜利后,又组织“抗击非典与城市精神”座谈会、研讨会,引导市民对市民精神进行自我反思和解读。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广泛征求“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表述方案”,在形成相对集中的5种表述方案以后,又再次征求市民对方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在全市开展100名“南京好市民”评选活动,让市民们从身边的普通人、平凡事中挖掘市民精神的“闪光点”,引导市民在参与中增强对新时期市民精神的认同。

在600多万市民的参与、支持下,经过历时10个月的讨论、征集,“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的“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表述方案”被提炼出来并公诸于众。

浓墨重彩颂“精神”

在塑造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的活动中,南京市十分注重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下岗工人周光裕,2001年11月12日在同抢劫的歹徒搏斗中英勇牺牲。这位普通劳动者在平凡人生中所表现出的“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进取意识,是非分明、见义勇为的做人准则,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生活态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家庭美德”,感动了640万南京市民。南京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个典型,大张旗鼓宣传。一年来,南京市共组织150多场周光裕先进事迹演讲报告会,召开200多场学习周光裕座谈会,举办周光裕烈士生平事迹展览,制作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专题片和电视剧、广播剧、话剧等,浓墨重彩地讴歌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的“闪光点”,增强了市民精神塑造活动的亲和力。今年该市市委作出向省级重大典型“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以李元龙为榜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实实践“三个代表”。

受周光裕精神力量的感召,南京相继涌现出骆碧兰、薛爱苹、郭伟等一批先进个人典型,涌现出“爱心驿站”、“夕阳红温馨港湾”、“特殊家庭子女辅导站”等一大批志愿者队伍先进群体。体现时代风采的新时期市民精神,成为南京市民的共同追求。

形成合力塑“精神”

围绕新时期市民精神的话题,南京市多次邀请驻宁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研究切磋,就新时期市民精神塑造的切入点、着力点以及工作途径等问题,进行周密策划和可行性论证。南京市有关部门与江苏省社科院联合成立的“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研究”课题组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历经半年形成5万余字的研究报告,为市民精神塑造提供理论支持。市里还不定期邀请省市社科联、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大学的专家学者就“南京市民精神现状分析与建设展望”、“先进文化与南京市民精神建设”、“道德建设与市民素质培养”等问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理论阐述,到基层群众中举行系列报告会,启发市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为引导普通市民关心、关注南京的建设和发展,有关部门与南京大学共同组成都市工作室,策划举办了“市民论坛”。第一期“市民论坛”就以“南京需要什么样的市民精神”为选题,市民代表和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交流,在畅所欲言的互动沟通中,形成了对新时期市民精神的共识。在此后的几期“市民论坛”中,市领导与普通市民就“个私经济如何‘火’起来”、“如何支持老城改造”、“成功在南京”、“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疗服务”等市民关注的热门话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沟通和探讨。他们还抓住“十运会”将要召开的契机,展开“瞩目南京”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和彰显市民精神的文化历史内涵。

在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的塑造过程中,南京市委、市政府还多次征求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工青妇等团体也结合各自工作,相继开展“新世纪南京职工新形象”、“青年新形象”、“妇女新形象”等教育活动。宣传文化系统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形成密集的、持续的舆论强势。社会各方面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群策群力塑造市民精神的崭新局面,已在南京这一六朝古都初见雏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