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运用情境教学教语文

2003-09-18 来源:光明日报 广东省阳春市三垌中学 叶源宗 我有话说

情境教学是生动活泼而高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一个具体可感的情境,营造课堂气氛,传授知识。运用情境教学教语文,就是根据文字语言音、义等表象和实质的特点,把文章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认识。

以声动情

就是借助声调、速度等抑扬顿挫的变化,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从而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叶圣陶先生把它称为“美读的方法”。他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所读的若是文言,就是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用当时的情感。”

以声造境

许多课文都有“声”的描写。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用具体可听的声音再造文字所表现的音响效果,创设一个富有音韵美的情境,帮助学生领会课文。

比如《听潮》,大部分文字是从声响的角度写潮的。在教学实践中,可播放电子琴合成的《军队进行曲》。曲子中马蹄声、战鼓声、脚步声、汽车声、飞机声混杂而真切,与课文描述的情景相似,学生听了如身临其境,待看课文时,恍然大悟。

实际上,我们语文老师只要善于像口技演员那样把课文的“声”模拟出来,同样可以收到上述效果。

以暴引情

这里的“景”是指文章的写作背景,如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作者自身的生产经历等。有的文章触景生情而作,有的文章感怀往事而起,有的文章睹物思人而成……教学这些文章之前,告诉学生写作背景,能引发学生的激情。比如教《周总理,你在哪里》,先描述当时举国上下自觉地哀悼、怀念总理的情景,会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学生沉浸在这种情景里学习课文,自能融会贯通。教《最后一次演讲》等课文也是如此。

以形显境

这里说的是运用直观教学的原则,创设一个具体可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以钱梦龙教授《死海不死》为例。

讲课前,钱教授做了一个小实验。他把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烧杯、一根玻璃棒、一把塑料匙子、一碟盐、一只鸡蛋放在讲台,然后在学生们新奇迷惑的目光中把鸡蛋放入大烧杯。鸡蛋很快沉到了底。这时,钱教授问:“谁有办法让鸡蛋浮上来?”有的学生上讲台试着把盐放入杯。盐溶解了,可是鸡蛋没浮起来。台下的同学提醒:多放些看看。于是,随着盐量的增多,鸡蛋逐渐浮了起来,最后竟浮上了。课堂一片欢乐。这时,钱教授才引入新课——没费唇舌“讲”,学生便明白了死海不“死”的现象和原因。

钱教授做的这个小实验,就是以“形”显“境”。他通过一个具体可观的情形把课文内容显示给学生,启发学生,手段比用“三寸不烂之舌”去“讲”高明得多、好得多。课后,钱老师说:“这堂课进行得十分顺利,在整个阅读训练中,学生的积极性始终是高涨的。因而效果是十分好的。”

因文入境

因文入境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把学生带到与之相似的现实境地去。

许多文章内容的“境”都可以“入”的。可在春风春雨里学习朱自清的《春》;可在桥拱下上《中国石拱桥》,进入剧院或电影院讲授《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可借送同学远行之机进入《送孟浩然之广陵》、《渭城曲》等境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