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回望战国文字之舟

2003-10-23 来源:光明日报 萧寒 我有话说

虽然较之《甲骨文编》、《金文编》,这是一部姗姗来迟的著作,但甫一面世,即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由吉林大学教授汤馀惠先生主编、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任学术顾问的《战国文字编》可谓我国古文字研究领域的一部收官之作。

战国文字是我国古文字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包括秦文字与六国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六国文字,统一文字。汉以后通行的文字只上承秦文字,六国文字不再为一般人所识。

战国文字的发现和研究,可追溯到汉代,并且从汉至唐一直是古文字研究的主体。但到北宋后期,由于商周青铜器的收藏热,致使古文字研究的中心转移到金文,战国文字的研究因此走向衰亡。

战国文字重新受到关注,已是近代。李学勤先生曾著文认为现代的战国文字研究肇端于王国维。激起战国文字研究新热潮的,则是近几十年有关文物的大量出土。1933年安徽寿县李三孤堆楚金文和1942年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是考古的重大发现,而其文字却十分难辨,由此,战国文字研究的紧迫性凸显出来。1959年,李学勤先生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推动了当代战国文字研究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战国文字研究领域涌现了一批专家学者。在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鼎力支撑下,吉林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便已成为战国文字研究中心之一。省吾先生门下学者辈出,汤馀惠即是其中一位。接过前辈学者手中的接力棒,汤馀惠先生继续领跑,带领弟子,以“战国文字集释”申请科研课题,力图给战国文字作一总结性的研究,为学界提供一部全面的战国文字工具书。1992年,此课题被批准为国家“八五”社科重点研究项目。

战国文字研究的一个难点,是材料的零碎分散。资料收集工作的艰难,整理工作的繁复与琐碎不必一一赘述,只要知道,凡已公开发表的以郭店楚简为下限的战国文字资料——包括青铜器铭文、陶文、玺印文字、封泥文字、简牍文字、帛书文字、玉石铭文、货币文字等,收录领域学涉及一些春秋晚期和秦代的文字,涉及部分国内尚未发表的属于秘本的战国印谱上的印文资料、日本出版但此前未被国内载录的印文资料——均在该书收录范围之内就可知资料收集工作量之大。只要知道,书中正编收字头5618个,字形18288个,合文388条,635个字形,附录959条,1113个字形,就知道整理、甄别工作的琐碎与繁杂。

汤先生“精习甲骨全文,尤重战国文字研究,著述众多,影响深远。1993年印行《战国铭文选》,立说精当矜慎,为民所重”。《战国文字编》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部著作。在癌症晚期的病痛折磨中,汤先生在病榻上完成了书稿的两次审阅与修改,却没有等到书的出版。

这样一部书,由一家地方人民出版社出版,出乎许多学者意料,而对出版社的魄力、眼光尤生敬意。

论及吉林大学的汤馀惠先生与福建人民出版社的合作,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则是汤馀惠先生的学生、福建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该书副主编赖炳伟。作为编辑,他以学科为背景,组织来了这样有分量的书稿;作为学生,他协助老师,与其他学者一起,为战国文字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副主编,他承担了众多的协调组织工作。而作为责任编辑,剪字钉、排字序、规范字形,是赖炳伟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夜以继日每天重复的工作。

经过两代古文字工作者十年磨剑,《战国文字编》终献于世。让我们以它作舟,去回望先秦文献原貌,去探究中国学术史上众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战国文字编》汤馀惠/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