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将落后文化赶出“避难所”

2003-11-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樊云芳、丁炳昌 我有话说

儋州市位于海南省西部走廊的中心区域,是该省仅次于海口和三亚的第三大城市。海南省第一个生态文明村就从这里诞生;全省如火如荼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就从这里起步——而这项浩大、持久的工程,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全省农村的面貌,改变着几百万农民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

日前,记者来儋州采访,看到此项工程,已从单个、分散状态,发展到连片建设,从比较富裕的南部,推进到相对落后贫困的北部地区;在其内容上,不仅“硬件”建设更加扎实(“硬件”指改水改厕,绿化村庄,水泥化路面,兴建文化设施等),也更加重视“软件”建设,即弘扬先进文化,破除封建陋习。这使儋州市农村新风拂面。

变“人情猪”为“商品猪”

在雅星镇,过去有这么一个传统习俗,谁家操办喜事,亲戚朋友去喝喜酒,都要送上一头杀好的肉猪作为贺礼。今年,镇政府出面破除了这一陋习,“人情猪”变成了“商品猪”。

雅易新村村民陈小贤,结婚时收到别人送来的肉猪18头,村里人聚在一起吃了三天三夜,现在她两个小孩都上学了,这“人情债”还没还完。“现在好了,3头猪卖出后,赚了2000元,孩子有钱交学费了,家里新装了一部电话。”说起来陈小贤显得十分开心。

雅星镇党委书记谢盛湖算了一笔账:全镇每年结婚的青年约200对,每年都有4000多头“人情猪”用于大吃大喝。破除陋习后,雅星农贸市场生猪交易1080头,是前5年交易量的总和,相当于该镇建起了一座年收入200万元的“无烟工厂”。

迁走祖坟扩建学校

大成镇调南村边有一片山坡,这里有24座祖坟,历来被村民们视为“风水山”。山头上有一所调南小学,校园小,无操场,但碍于祖坟无法扩展,教师流失,孩子们上学难,校长苦不堪言。由于祖坟,村里通往外界的大路也一直无法修建。

究竟是祖坟重要,还是学校重要?村庄要兴旺发达,究竟靠祖坟“庇佑”,还是靠子女学文化、受教育,靠修路发展经济?在建设生态文明村活动中,工作队引导村民们进行了反复讨论。

结论是明确的:子女无文化,家里就翻不了身,祖祖辈辈路不通,经济没法发展。终于,到6月底,村民们自觉迁走了所有的坟墓。

调南小学扩建了体育场,村庄修通了通往高速公路的大路。

拆“隔村墙”建“连心路”

中和镇的许坊村和何屋村之间,半个世纪以来横亘着两道石头围墙,石墙上有炮眼,石墙间距约10米,中间的空阔地就是两村的“三八线”。

由于宗族之争,历史上两村多次发生械斗。宗族械斗究竟带来了什么?仇恨是继续下去,还是到此为止?今年7月,市委书记赵中社、市长丘宏民前后来到这里,走村入户,倾听村民意见,也向村民提出了严肃的问题。通过算帐、摆事实,村民们想明白了:宗族械斗带来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灾难。

有了改变现状的意愿,但一无钱,二缺劳力,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赵中社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村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赵中社、丘宏民先后6次,邀请本市企业家共商大计,筹集捐款150多万元、水泥600多吨,资助了包括这两个村在内的10个贫困村改水、改路,实现了他们祖祖辈辈的夙愿。

8月下旬,许坊村、何屋村两村的村民,自10岁孩童到70岁老人,均手持凿锤、锄头、铁铲,各自将村前的石墙放倒……

现在,一条连接两村的“连心路”正在规划之中,在“隔村墙”的原址上,一座文化活动中心正在立起。

保护鸟儿,人鸟和谐相处

通过几年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儋州一般老百姓也知道了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了。

在那大镇屋基村,爱鸟护鸟已成为风气,该村为之获得了“鹭鸶天堂”之称。保护鸟,也保护树。赤地村旁有一棵百年古榕树,抱舍老市村一株百年鸡蛋花树,准备卖给花木商,闻讯后,200多村民冒雨赶到村头拦住汽车,在坚持9天之后,村民终于将树重新栽回了村头。

“将落后文化赶出‘避难所’,让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改变农民的观念和生活,这就是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宗旨。”赵中社如是总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