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实践

2003-11-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谢军 我有话说

自从明确提出“要向国际大都市迈进”的目标以来,特别是“申博”成功后,如何保持城市的发展活力?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市的答案是: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指出,上海新一轮发展呼唤着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在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中,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抓住有利机遇,努力增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活力,培育、吸引和聚集人才,共同打造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形象。

近年来,上海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末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增加值已达到200多亿元,约占全市GDP的7%左右。根据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十五”计划的要求,到“十五”期末上海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将占全市GDP比重的10%以上,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近几年来,上海加大了对文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从“办系统文化”向“管社会文化”转变,重点加强文化法规建设和执法监管、文化产业规划制订和宏观调控、文化公益事业发展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海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抓紧时机组建了一批文化产业大型集团,如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筹建于2001年8月,2002年总资产达11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77亿元,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仅次于中广集团,排名国内媒体第二。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上海积极吸收业外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采取通过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前不久开业的上海鹤壁煤电古典艺术博物馆,就是一个规模仅次于市博物馆的民营博物馆,该馆由私人收藏家联合了5家股东共同投资举办。

上海文化建设的最大机遇之一,是2010年世博会。世博会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辐射圈。其中核心的会展产业,将拉动传媒业、旅游业、公关业等,辐射到体育业、教育业、娱乐业等。上海已经建设了一批高档次、多功能、大展厅的现代化会展场馆硬件设施,一方面正在努力吸引世界性的优质资源汇聚上海,另一方面,上海正在帮助本地文化产业抓住世博会这一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商机,建立的文化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和营销网络。

跨入21世纪,上海文化建设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象,就是区级政府推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黄浦区打造福州路文化产业街的大手笔,到虹口区对塑造北外滩和多伦路“文化精品”的倾心投入,从嘉定区与国际汽车城和F1拉力赛接轨的文化发展规划,到市中心崛起“文化长宁”和“文化静安”的勃勃英姿,无不显示了社会各界对文化建设的巨大热情。上海要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为基础,形成各区在文化建设方面“一业特强,多业并举,市区联动,做精做特”的格局,在基础设施、引进主体、品牌效应、服务质量等方面跨上一个大台阶,并且把文化服务的重心逐渐转入社区,使广大市民包括一部分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