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大学素质教育

2003-12-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高建进 我有话说

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上,华侨大学再次荣获冠军,球队的三名主力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青年。此前,华侨大学还获得过CUBA第二届冠军、第四届亚军,当时的主力队员分别来自澳门和香港。而CUBA球场上的巨大成功,就是华侨大学在多元文化交融下结出的硕果之一。多年来,华侨大学以其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大学素质教育,使学校呈现出一派蓬勃景象,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理念:会通中外与并育德才

华侨大学创办于1960年,是我国最早具有对外招生资格的高校。“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这一办学方针决定了华侨大学具有外向型办学的鲜明特色。建校以来,华侨大学共为境内外培养了6万余名各类专门人才,其中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生3万余人,为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作出了贡献。现有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学生近2000人在学校就读。

肩负着“为侨服务”的办学使命,43年来,华侨大学始终将对外招生作为招生工作的重点,形成了鲜明的“一校两生”的生源结构特色。(“一校两生”即一个学校,境内生、境外生两类学生并存)。两类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基础、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志趣追求等各不相同。从这一实际出发,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华侨大学逐渐形成了“会通中外,并育德才”这一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其主要内涵体现在:一是传承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中华文化的教学和多种形式的渗透使民族精神得以继承和发展;二是融通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是学校的基本特征,通过塑造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校园精神,使两类学生都受到多元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三是构架培养模式。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通过独特的教学过程,精心锻造,因材施教,探索和完善“一校两生”的培养模式;四是并育德才。并育“两生”德才是侨校的根本任务,通过教育,努力使境内外两类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适应海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理念就是旗帜。“会通中外,并育德才”办学理念的形成是华侨大学对学校的性质、宗旨、特色认识上的飞跃。今天,它已成了学校的校训,成为师生员工共同的精神财富。

教学:中心地位与培养体系

作为我国接收海外华侨华人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主要高校,华侨大学认为,只有在办学模式上与国际接轨,学校才能在海内外赢得声誉,才能吸引广大侨生。为此,在学校所有工作中,华侨大学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构建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体系。

学校将教学工作列入首要议事日程,明确在任何时期教学工作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教学与科研、教学与产业、教学与行政等关系上,强调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强调校部机关各职能处、直属单位自觉为教学工作服务,并将其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学校还确保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教学一线的优先地位、教学投入的保证地位和教学舆论的主导地位,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学校根据境内外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拓展新专业,改造原专业。在相继增设的21个新专业中,有的是境外的热门专业,有的是新兴、交叉学科,符合学校的定位,并有重点学科、博士点或硕士点作依托。在积极拓展新专业的同时,学校对传统专业进行了内涵改造,使之更适应境内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华侨大学已初步构建了适合“一校两生”特点的具有侨校特色的学科专业培养体系,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建设了一批“三创”综合开放实验室。在“三创”(创新、创造、创业)实验室里,学生可进行各种创新活动,独立思考、独立操作,遇到问题自己先分析,再实验,使学生创新能力真正得到锻炼。学校同时广泛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泼多彩的电子设计大赛、管理者挑战赛、“正义之声”法律专业技能竞赛、土木结构设计大赛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对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校把科研学术活动引入第二课堂,通过导师制和设立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担任教师的科研助手,亲身参与科研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小论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学术研讨会等,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为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学校开设了文学与音乐欣赏、美学、书法、礼仪、绘画等课程,还聘请校内外专家开设文化素质专题讲座,每年都安排几场高雅音乐会,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华侨大学还率先在福建高校施行“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凸现健康主题,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校园文化:一元主导与多元交融

华侨大学的办学性质,要求学校必须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任务,而“一校两生并存”的现状,又必然带来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因此,学校十分注意营造以中华优秀文化为主导、多元文化相交融的文化氛围,体现文化育人。

华侨大学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群之一,重点加强华文教育,成立了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并使其不断壮大发展,成为对外办学的一个重要阵地。同时,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也在这里蓬勃开展。中华文化大观园、刺桐青年古诗词吟诵会、迎(庆)港澳回归文艺汇演等精彩纷呈。学校每年暑假还组织港澳台和华侨学生开展以考察祖国河山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境外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性认识,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一元主导的前提下,华侨大学校园文化同时又充满着多元交汇的魅力。学校在“一二·九”前后举办境外生文化节,重点开展境外服饰展、美食节、文艺汇演等,让两类学生充分领略异国风情,加深对各地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经过多年的锤炼,一批好的文娱活动形式已作为特色保持下来,如台湾学生中秋茶话会、马来西亚毕业生叙别晚会、境外生圣诞晚会、境外生文化节、中外师生迎新年晚会、新年音乐会等。

越是外向型高校,越是多种学生并存的高校,越要有团结的精神、宽容的精神、大爱的精神。在境外生举办的“境外生文化节”等各种活动上,内地学生纷纷参加前往助兴。马来西亚文化节上,马来西亚学生热情教授内地学生跳竹竿和民间舞蹈,还把在中国大陆早已失传的二十四节令鼓带到了华大,使越来越多的境内外学生参加到这支队伍中来,形成了一个新的“联合国”鼓队。希望工程活动、为灾区捐款,或在内地同学有特殊困难时,境外生都慷慨解囊。当东南亚出现金融危机时,内地学生则主动关心境外学生,台湾发生“9·21”大地震后,内地学生为台湾同胞举办烛光晚会,祈求平安。血浓于水的深情在这座美丽的滨海校园里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全方位实施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大学素质教育,使华侨大学学子受益匪浅。在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华侨大学共获得包括优胜奖在内的20余个奖项,团体总分居全国高校前列。同时,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名校辩论邀请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多项赛事中,华侨大学都取得了佳绩。华大毕业生也因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其中境外毕业生很多已事业有成,为居住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如澳门建筑师协会中有50%以上的会员是华侨大学的毕业生。目前,华侨大学迎来了新一轮重要发展机遇,随着厦门校区的规划建设,学校正向着国内先进、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方向大步迈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