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程派为什么这样火

2003-12-2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苏丽萍 我有话说

冬日京城的严寒阻挡不了戏迷观剧的热情。正值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演出,长安大戏院每晚都是座无虚席,不少戏迷在寒风中苦等退票。如此一票难求,程派艺术拥有这么多忠实观众,令人惊讶:程派艺术何以这样红火?

独创“程腔”让人着迷

喜爱程派的人,多是冲着独特的程腔而来的。京剧研究家刘曾复先生介绍,程砚秋6岁学艺,13岁时嗓音倒仓,之后三年没登台,潜心学习各种京昆技艺,才创出了独树一帜的程派唱腔。与梅派的清亮、华贵不同,程派唱腔,以字行腔,既要使字音不倒,又要使旋律流畅自然而传神,而且程先生吸收了京剧其他行当甚至地方戏曲、曲艺乃至西洋歌曲中的某些音调,加以融化而不露痕迹。因而程腔缜密绵延,在低回婉转中又起伏跌宕,节奏紧凑多变,于凄楚悲凉中含有一种不可抵御的力度。曾与程先生合作过的俞振飞先生生前也对程腔给予较高的评价:“程腔那如泣如诉的哀怨声调中,别有一股锋芒逼人的东西存在,它显示着一股刚劲的精神,领导着整个节奏向前倾泻。这种不可抑制的刚劲气势,使得程腔别有一种巨大的震撼力,充分地表达他所饰演的人物思想感情,紧紧控制着听者的心灵,去和他们同命运共生死,收到了高度的戏剧效果。”

不少戏迷也表示,程派戏虽多是悲剧,但耐看、耐听,并回味无究。而且程派后继有人:李世济宝刀不老,张火丁、迟小秋、李海燕、李佩红、刘桂娟五小程旦在舞台上很有光彩,受欢迎,能叫座。近年的《胡笳》、《宝马圆情》、《江姐》等程派新戏也颇有观众缘,因而程派之火也就不足为奇了。

程派表演细腻传神

程派的表演与演唱一样,无论在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剑术等各方面,都有一系列的创造和与众不同的特点,因而十分耐看。京剧研究家刘乃崇先生说,程先生很注重文戏武唱,运用身段技巧表达人物思想感情。他身材魁梧,但演得细腻传神,如《荒山泪·抢子》中张慧珠追抢宝琏儿的圆场、身段、水袖以及倒地时的“屁股坐子”;《锁麟囊》中找球时的身段、水袖,发现锁麟囊时的卧鱼儿等,都运用得既自然又巧妙,并显示出超群的技艺。

程先生唯一的女弟子江新蓉说,程先生演戏时感情十分投入,不光唱得动情,表演也很细致。比如水袖,他总结出十个字“勾、挑、撑、冲、拨、扬、甩、打、抖、掸”,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水袖演法。再如《红鬃烈马》中王宝钏的跑坡进窑,流畅轻巧,美妙无比。一般的旦角练嗓多是“依”、“呀”两个音,但程先生练声要练“啊、依、咪、噢、母”五个音,这是他出国考察后,根据西洋歌剧演员的发声方法,融化到自己的发声训练中的。他说程派唱念的吐字发音特别讲究四声,有独特的音律和韵味,所以发声训练内容的丰富,对提高演员的声质音域都是非常有益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有了这样的基本功训练,以后演戏受益匪浅。

有些戏迷也指出,当今程派传人似乎只注重唱,做工不够精细,这不能体现程派的艺术特色,应唱做俱佳才是。

创新精神启示后人

程砚秋先生1958年去世时年仅54岁,但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程派艺术和程派剧目,更可贵的是创新精神。他在嗓音倒仓以后创出程腔,并自费赴欧考察西洋音乐,去西部进行戏曲音乐考察,把美国电影的旋律运用到《锁麟囊》中,这些都给人以启示:京剧只有创新才有出路。

程先生的干女儿、著名程派表演艺术家李世济说,程先生拜梅兰芳、学王瑶卿,却不安于师承前辈艺术家的已有成果,而是另辟蹊径,致力于创新,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流派。他赴欧考察归来,便大胆吸收西洋音乐、美术及管理制度,对戏曲进行改革,并在舞台实践中,特别是在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教育和建设中作出多方面的改革尝试,如革新了旧戏班中所存在的许多陈规陋习,首倡废除了饮场和门帘,简化舞台装置,缩短演出时间等。这些改革都被证明是成功的。

李世济还特别提到回味程先生的表演艺术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外柔内刚的气质,一种执著的追求。其实程先生本人就是一个人品正直、性格刚正的人,他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日伪时期,他曾因拒绝为日本人和汉奸演出,在前门火车站遭到殴打,他运用所学的功夫,将挑衅者打跑。他放弃处于鼎盛时期的事业,到京郊青龙桥荷锄务农,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崇高气节,令人敬佩。李世济说:“我们今天纪念程先生,就是要学习先生的创新精神,力争德艺双馨,将程派艺术发扬光大,为振兴京剧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