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日本 施政纲领和国防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国际观察
2003-12-3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东京记者 陈志江 我有话说

岁末,日本许多媒体都把伊拉克战争和日本向伊派兵评为本年度国内与国际十大新闻头条。这两件密切相关的事件,标志着日本施政纲领和国防政策已发生重大变化。

12月18日,小泉内阁借口对伊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和对驻伊美军提供援助,决定向伊拉克派兵,从而实现了向海外派遣武装自卫队的梦想。第二天的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又决定,2004年度开始建立导弹防御系统。日政府强调,这标志着日本的防卫政策已转向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弹道导弹和大规模恐怖活动为特点的“迅速反应”防卫体制,日本的国防大纲和中期国防计划也将对此作出相应调整。

日本战后制定的和平宪法规定,“日本不保持战争力量”,并在至关重要的第九条中规定,“日本国民真诚地企望以正义和秩序为基调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此,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和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和平宪法”还规定,日本只能在“日本国土及周边地区”,在“受到对方武力攻击后”,才能行使“专守防卫权”。

然而,日本向伊拉克派兵和参加美国导弹防御计划两项重大举措表明,“和平宪法”早已成为一纸空文,“专守防卫”也不复存在。上述政策重大变化是日本战后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曾根时代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后,日本一直朝着“争做普通国家”的方向发展。其内涵是,摆脱战败给日本带来的一切不利影响和束缚,要像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不仅拥有正规军,而且还能把自卫队派往世界各地,行使日本宪法前言中所赋予的“国际协调责任”,作出可以看得见的“国际贡献”。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一直对它不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耿耿于怀,它一再宣称,日本应同经济大国相适应,应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

岁末,日本一著名政治评论家在回顾小泉内阁一年来所作所为时说,日本国民最关心的是经济复苏问题。近期,日经平均股价虽恢复到了1万多日元大关,但远未恢复到小渊时代的2万日元的高水平。因此,日本经济并未出现根本性好转。小泉所说的经济结构改革已初见成效不过是骗人的鬼话。

过去一年里,小泉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内政方面推行所谓三大改革;一是在外交上追随美国,实现了向伊派兵。对内政改革,小泉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不害怕、不畏缩、不受约束”地推行“伴有痛苦的改革”,但实际上是雷声大,雨点小,未有成效。财政改革只是连续3年大幅度削减公共事业投资,结果使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因税收减少,中央和地方债台高筑,借款额高达700万亿日元,而小泉上台时承诺要把年度国债限制在30万亿日元以内。政党改革已成党内权力斗争排斥异己的工具。众院选举后,自民党内非主流派桥本派等人数大减,唯独小泉原来所在的森派议员人数大增就是最好的说明。至于行政改革,永田町依然流行官僚与执政党密切勾结的政治。

小泉的政绩唯一一条就是不顾一切地实现了向伊派兵,大多数国民的反对没有使他却步;联合国代表团撤出巴格达时发出的“伊拉克决非安全之地”的警告,未能使他清醒;两名日本驻伊外交官被害也未能动摇他派兵的决心。在争做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方面,小泉内阁确实做到了日本历届内阁想做未能做、想完成未能完成的变革。

然而,小泉所推行的这一切究竟会给日本带来什么,日本媒体的普遍反应是:前途渺茫,充满不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