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这样的学校,农民认!

2004-01-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周俊山本报记者 曾毅 我有话说

走进吉林省蛟河市石材工业学校石雕工艺班教室,眼前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正在用小錾子在油黑光滑的大理石板上飞速的雕琢着,錾子过处,栩栩如生的影雕画呈现在石板上。望着这娴熟的技艺,谁能相信这些孩子一年前还都是普通的农村初中生?

近两年,这样的职业学校,在蛟河市如雨后春笋。这些学校深得农民的喜爱。在职业教育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蛟河市的职业教育何以办得如此红火?

职教渗透:让书呆子学些真本事

过去,蛟河的教育一直沿袭几十年不变的应试教育套路,与生产、生活严重脱节。不少学生都成了书呆子。多数考不上高中的学生回家后,还得向老子学庄稼把式。一些农民见孩子升学无望,干脆辍学。

2001年,蛟河市教育局对农村初中教育进行了综合改革。他们着眼于绝大多数初中生回乡务农的实际,将初等职业教育渗透到普通教育之中,在全市21所初中实施了全员选修农村实用技术课。

他们结合各乡镇主导产业和家庭主要经济项目,在初中分别开设了绿优水稻栽培和田间管理、食用菌栽培、农机修理等27门实用技术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选一门。这样,每个初中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系统掌握了2-3门农村实用技术。许多学生毕业回乡后,凭借一技之长,成了当地的小能人。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需要大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为此,蛟河市大力优化中等职业教育。他们将原来的两个职业高中合并,组建了蛟河市职业教育中心,构建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科技示范园建设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为了确保职业高中的生源质量,从2002年起,他们对初三毕业生实行易地分流。即初三下学期,在初中分流的学生中选拔一些学生,到市职教中心接受半年的职业高中预科教育,然后,直接升入职业高中。

量身打造:缺啥人才办啥学校

市场需求是蛟河市发展职业教育的一把尺子。

黄松甸镇是全地区乃至整个东北闻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2002年,蛟河市职教中心在该镇创办了蛟河市食用菌技术学校。学校不仅培训在校生,也开办短期培训班,面向社会进行培训指导。一些辍学的往届生、回乡青年和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民也主动报名,参加培训。现在,学校已成为该市食用菌技术培训、研究、开发、推广的大本营。

天岗镇有着丰富的优质石材资源,石材工业成为主导产业,现有石雕专业户60多家。然而,这些企业石材工业的专业人才奇缺。蛟河市教育局创办了一所石材工业学校,培养多层次的石材工业人才。

辐射示范:当好二传手和排头兵

蛟河市教育部门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架好桥,领好道。

市职教中心成立后,开辟了占地5.4万平方米的科技示范园,边教学,边示范。看到许多农民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束手无策,他们从省内外引进了大田种子、蔬菜、果类、花卉、药材、苗木、瓜类等七大类127个新品种,在示范园进行示范种植。学校要求每个在校学生都要建立自己的家庭实习基地,边实验,边宣传推广示范园的新技术、新品种。学校还定期请农民到示范园参观。许多农民还要求和示范园签订科技辐射协议,请示范园的专业人员实地讲座和跟踪服务。学校趁热打铁,在全市18个乡镇建立了一批示范基地。一年多来,示范园接待参观、咨询、洽谈者2000余人次;发送科技资料1100多份;与乡镇签订科技辐射协议80份;引进的特菜苦瓜、胡茄瓜等品种已在全市推广。

在职教中心的帮助带动下,许多农民顺利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增收致富,进而,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形成,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