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学科建设放在首位

2004-01-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宋言荣 通讯员 吴建秀 我有话说

2003年岁末,百年名校——天津大学传出一条喜讯:受国家“教育振兴计划”支持,并列入国家“863”项目计划,由该校黄田教授等研制的整机机器人“钻石600”出口英国。这是我国首台整机机器人出口。它采用国际领先技术,造型独特,造价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二,在食品和医药行业应用前景广阔。

如同这个项目的突破一样,实施国家“教育振兴计划”,为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天津大学提供了一个乘势而上、快速发展的平台,使天津大学跃上全面发展的新台阶,取得累累硕果。国家级重点学科从6个增加到13个;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由9个增加到15个;博士点从37个增加到69个;硕士点从74个增加到111个。科研经费从2000年的2.8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25亿元。近三年来,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6项,已接近天大制定的“十五”发展规划5年共获奖100项的目标。

学科建设龙抬头

天津大学在实施“教育振兴计划”中将学科建设放在首位,经费主要用于学科建设。学校合理配置有限资源,重点建设精品学科;采取“强化工科优势、坚持理工并重”的建设措施,优化学科结构、完善学科布局;积极培育和支持从传统学科中衍生出的生命、信息、环保、新材料等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学科,新建和重组了一批符合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方向的新兴学科。在2002年全国高校重点学科评审中,天津大学有13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重点学科通讯评议中,“化学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3个学科在一级学科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一;“生物化工”和“工业催化”两个学科在二级学科排名中均为全国第一。其中,“化学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生物化工”、“光学工程”等学科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队伍建设为基础

天津大学积极实施“杰出人才引进计划”,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突出了自己的特色。3年来,共引进了2位院士,引进和培养了14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引进了35位海内外杰出人才,这些“高端人才”在学术上形成了强势群体,带动和带领着学科群体向世界一流水平发展。

天津大学既重视基础研究、又坚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解决国家经济建设中重大技术课题服务。如2003年,天大获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80项,总经费达到了2032万元,获资助的项目个数和资助总金额都创历史新高。3年内获得资助的总经费几乎翻了一番。3年来,天津大学立项的各类纵向项目共计734项,合同总经费超过了2.1亿元。天津大学“高水平、强辐射”的科研优势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教学特色:宽基础多方向重实践

在实施国家“教育振兴计划”期间,天津大学大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学校对原有的系级实验室进行了整合,建立了院级教学实验平台,实现了由单一、分散的小实验室向综合、高效的大实验平台的转变,突出了天津大学“宽基础、多方向、重实践”的教学特色。学校在加强教学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大教改力度,在本科专业中确定了8个示范专业和8个重点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同时还加强了对30门精品课程和120门优秀课程及系列教材的建设,并加大了外文原版教材的引进力度,全方位地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完善。3年来,共资助制作研究生课程多媒体课件达138项,资助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项目79项。学校还创立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在鼓励研究生出高水平博士学位论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期间,天津大学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学校目前承担着近20项国家级教改项目,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天津大学坚持把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工作来抓,共举办了四届“天财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达1128件,参赛学生达4000人;还举办了四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参赛人员从博士到本科生达1800余人。2001年至今,天津大学学生在历次世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得8个奖项。2001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生获OTIS城市住宅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金奖,2002年又获WOOD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在2001年至今的历届天津市“挑战杯”系列学生科技竞赛中,天津大学均以绝对优势连续蝉联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中,共获单项奖十几项。天津大学的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求实奋进”而广受社会好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2000年至2002年均达99%以上。2003年虽然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仍达到了9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