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清华科技园的至高追求

2004-01-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丰捷 我有话说

在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司和教育部科技司日前公布的对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评估结果中,清华科技园成为唯一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从当年在北京首开先河,到如今硕果累累、声名远扬,近10年来始终埋头建设、默默奋斗的“清华科技园”却从未走出众人的视线,为什么?

即将走进十周年庆典的清华科技园在2003年为自己编制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年”,这使历来备受瞩目的清华科技园再次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仅仅是4月份,韩国(京畿道)中国城清华园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威新国际大厦正式奠基;清华科技园(日本)正式揭牌;清华科技园(韩国)正式揭牌;与此同时,继P&G、Sun和Schlumberger等全球500强企业进驻后,又一家国际知名企业NEC落户清华科技园……

跨越从梦想到现实

在规划面积25公顷的清华科技园的围墙上,一串标语格外醒目:“空间有形、梦想无限”。清华科技园的经营理念和宣传口号便集中体现在这八个字里。

从1993年提出创建清华科技园的构想,到1994年8月启动清华科技园建设,9年的艰辛,成就了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如今,清华科技园已经形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园区环境和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园区文化,成为清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到目前为止,共有近300家企业、研发机构、转化机构、中介机构、培训机构等进驻清华科技园。而在此期间,累计投资30多亿元人民币进行的硬件建设,改变了其所在地区的区域面貌;引进世界一流研发机构,使区域的研发能力和水平达到了与世界同步;孵化出一批不同行业的明星企业,2002年,清华科技园入园的企业和机构,累计销售额为130亿元,上缴税收近9亿元,就业人数为13000多人。位于园区内的北京工业开发研究院,4年来转化成果61项,已有21项成功验收,17项进入产业化阶段。与此同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在中关村生根发芽。

引力源自核心竞争力

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落户其中,是清华科技园引以为豪的“战果”,多年建设、发展的实践中,清华科技园的吸引力为何如此难以抵挡?显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业环境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梅萌说,塑造国际一流大学科技园是清华科技园始终追求的目标。为了吸引国际型企业在园区设立研发机构,他们不仅注重包括完善的信息网络设施在内的硬件建设,更强调人与环境之间多样化的“对话”。同时,努力探寻中国“硅谷”的文化创新,使园区形成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知识创新的环境也为他们所重视。

科技园的持续发展使他们愈加认识到,大学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是保证一个大学科技园能否持续、健康、稳定、正确发展的关键问题。经过多年来对此问题的研究,他们初步提出了一个“核心竞争力构成三角”的构想:即一个大学科技园的资源、文化和服务三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大学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三方面中,资源的拥有状况决定了大学科技园的产业方向和对企业创新的参与程度;文化决定了大学科技园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而服务则直接决定了大学科技园的竞争力与成功率。他们认为,科技园不同于一般房地产业的一个要素就是:它始终围绕创业环境来进行自身建设,清华科技园就是一个创业园,创业环境的好坏决定着科技园的命脉。为此,他们提出,大学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将直接体现在其国际化程度上。

三大战略成就一流目标

到2011年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并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际,清华科技园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科技园。为了这一目标,清华科技园为自己提出了未来发展的三大战略——国际战略、平台战略和辐射战略,由这三大战略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果转化和鼓励创新的孵化辐射网络构架。

清华科技园有关负责人这样解释三大战略,所谓国际战略,是孵化辐射网络构架的上游,是指大学科技园转移国外先进技术、孵化国外中小企业、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以及帮助园区企业走向世界。作为园区未来发展的龙头战略,国际化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建造一个“国际科技社区”,使清华科技园最终成为一个国际科技成果富集区、国际人才培训基地、国际企业研发中心集群,以及满足相应的工作、生活的本土化、国际化要求。

平台战略是孵化辐射网络构架的中游,是指大学科技园为创新、创业、研发等活动所提供的物理空间、综合服务、资源配置和文化氛围等。辐射战略则是孵化辐射网络构架的下游,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大学和大学科技园孵化的企业、技术和成果以及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是指“大学科技园”利用本身的优势建立分园的过程。目前,清华科技园已在江西、珠海、陕西、河北、昆山等地建立了辐射园区,北京的昌平分园也在积极筹备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