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德国要建精英大学

英国有牛津、剑桥,美国有哈佛,德国有什么?
2004-01-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我有话说

德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多所世界著名学府培养过60多名获诺贝尔奖的著名学者。德国高等教育被视为19甚至20世纪世界高教发展的楷模。然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一定冲击,德国沿袭几十年的教育体系暴露出一些弊端,教育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近年来德国高教水平出现滑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育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德国近几年经济衰退,教育经费逐年递减。著名的柏林洪堡大学有学生近3万人,全年经费只有4亿欧元,而美国斯坦福大学学生1万人,教育经费达21亿美元。经费少限制了教授职位。目前德国一位大学教授往往要负责150个学生,他们几乎没有精力单个辅导。其次,德国大学学籍管理较差,约50%大学生不能完成学业而辍学,尖子学生大量外流,不少大学生三年级后就转到美、英、加等国深造。软、硬件最好的慕尼黑大学平时得2分以上(1分为最好)的学生中有十分之一去了其他国家。另外,德国大学学制过长、缺乏竞争机制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学质量。

施罗德总理在新年贺辞中强调要把教育问题作为今年改革的重点。他主张建立数个类似美英等国家模式的精英大学。德国教育部长布尔曼进一步提出,英国有牛津和剑桥,美国有哈佛,德国有什么呢?他主张,按照美国模式改变目前高校格局,把至少一所德国大学建成国际著名的精英高校;提高遗产税并从中拿出6000万欧元建立一所公立精英大学。教育界人士还建议,把柏林的洪堡大学作为德国第一所精英大学进行试点。理由是,早在19世纪洪堡大学建立时,创始人洪堡兄弟就提出“研究与教学统一”的原则,这个原则至今仍是全德大学治学的指导思想。20世纪初,洪堡大学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化,毕业生有较强的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出25名诺贝尔奖得主。

创办精英大学方案一出台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精英大学不该是拿钱堆起来的,而应是众多大学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一些在野党政治家指出,建精英大学是个荒谬想法,与社民党倡导的社会民主理念不相符。大学生普遍认为,建立类似哈佛的王牌大学,并不能解决德国高教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工业界人士很支持政府建精英大学的想法,但他们强调,精英大学不能是政府的大学,应该首先改为基金会大学,即由纳税人团体对高校进行资助和管理,这样才能创出名符其实的名牌大学。 (本报柏林1月1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