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突出创新意识 瞄准综合素质

坚持“三个代表” 振兴基础科学
2004-01-16 来源:光明日报 西北大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我有话说

西北大学化学学科于1994年第3批获准为化学人才培养基地。1994年以来,基地点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教学条件、强化管理体系,形成了明确的教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并将某些经验和做法辐射到非基地班。教育部赴西北大学中期检查专家组认为,“化学基地具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思路,建立了一套培养基础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基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经验,基地班极具吸引力”。

基地建设为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支撑点: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和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基地运行机制推动了学科总体发展,基地辐射作用推动了整体教学。

化学基地的辐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基地班的教学成果辐射到整个本科教学中,使本科教学的师资、教材、培养方案等有了深刻变化,本科教学整体质量稳步提高;基地班学生实行双向交流竞争淘汰制度和导师制,建成示范班,带动学风建设。

目前,化学基地基本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高、实力雄厚、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初步形成了创新性化学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和教材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教学条件和科研装备得到极大改善,为培养创新性人才营造了良好氛围。

西北大学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思路等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教学设施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地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向国家输送了不少高质量的人才。

由于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因此基地在实现实验室体制转换、对实验室进行大规模调整与建设上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和突出效益。基地将教学指导思想定位为:加强基础,备足后劲,拓宽知识面。目前,基地以候洵院士和侯伯宇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加速教师队伍建设,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现在,物理学专业每年招生时新生第一志愿报考率10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100%。由于学生基础扎实、素质好,用人单位纷纷表示愿意继续接受毕业学生。2001年,西北大学物理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因此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西北大学地质学科是国家批准立项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具有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多年来,基地以突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主导;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优才优育;将“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地质、献身科学、勇于攀登高峰”的理想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环节,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切实加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初步建立了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地质行业工作条件艰苦、研究周期长、待遇低,使得地质专业学生思想极不稳定,毕业生大批流失。我们在强调宽口径、多接口的同时,把稳定专业思想作为一项基本任务,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所有这一切都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办学思想中突出西部地域特色的决心。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基地建设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地质系聘请了著名地质学家任继舜、安芷生和殷洪福3位院士为双聘教授,聘请了高山博士和舒德干博士为特聘教授,还引进了一些出站博士后。“九五”期间,基地承担科研项目201项,科研到款3112万元,发表论文805篇,专著24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4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