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浙江下孙发掘出新石器时代遗址

2004-01-18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潘剑凯 我有话说

本报讯位于浙江萧山市湘湖之滨的跨湖桥遗址2001年被发掘后,被评为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最近文物专家又在位于跨湖桥遗址东北约五华里的下孙发掘出新石器时代遗址。两座遗址呈现出来的共同文化特点证明了距今七八千年间,湘湖一带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考古学文化类型——跨湖桥文化,它的命名条件已完全成熟。

据专家介绍,跨湖桥遗址的文化面貌新颖独特,其器物群基本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不同于浙江境内任何一支已知的考古文化。它给考古界许多崭新的课题,跨湖桥这种面貌独特的遗址的源流何在?其后发展又是如何?而这次下孙发掘使得考古界对跨湖桥文化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据了解,从去年5月开始发掘以来,已经初步探明下孙遗址的保存面积近5000平方米,已发掘面积为550平方米。遗址遗迹相当丰富,现在已经发现了70多个灰坑和柱洞,还有一些木结构建筑遗存。灰坑是当时的人们用来储存物品所挖的人工坑洞。柱洞就是支撑房屋的柱子等建筑物所留的遗迹,这一切都表明这里曾是人们的生活区。

考古队还在下孙遗址的灰坑、柱洞和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陶、石、骨、木器。总体看来,下孙遗址与跨湖桥遗址相比,它们的文化具有共同特征:以釜、钵、圈足盘、罐为代表的陶器群形态特征相似,石器的石料均为青灰色的沉积岩,都发现了与江南其他新石器时代不同的特殊器物线轮等,不同的是下孙遗址陶器制作工艺更加粗朴。它们基本符合遗址被冠以“文化”之名的大致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定的分布空间、范围和人类活动,二是在不同的分布点中有特征相同的器物。

下孙遗址的堆积性质证明了距今7000年之际湘湖一带曾被海侵蚀。发掘表明,下孙遗址废弃不久,便发生了海平面上升,并将遗址湮没的事件。

考古专家们通过研究一致认为:下孙遗址的发现是在跨湖桥遗址发掘基础上考古工作的一大突破。至此,浙江省迄今发现的最早新石器时代文化实体——“跨湖桥文化”的命名条件完全成熟,浙江的历史将上推至8000年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