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作家还是当“枪手”

见仁见智
2004-01-21 来源:光明日报 张经武 我有话说

以前只听说大学校园里的“替考枪手”,没料到今天“枪手”的“桂冠”已戴在了作家头上。这是近来热销的书籍《只露一半——中国枪手生存实录》(卞庆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讲述的真切事实。该书用纪实文学的笔法记录了“北漂作家”、“打工文人”、“美女作家”、“自由撰稿人”等具有“作家”或“准作家”身份的人在北京一步步沦为“文学枪手”的过程。读完此书,笔者感慨颇多。

“枪手”创作的第一个特点是“量身定制”。别人限定选题,那就是要突出“奇”、“情”、“趣”、“俗”、“性”;限定创作时间,几十万字的作品甚至要在几天内做成,限定“创作”价格,拿多少稿费或版税。“受人钱财,替人消灾”,“枪手”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第二个特点是“层层转包”。“枪手”所接到的生意往往不是原始的价格,而是经历了书商或掮客或其他“枪手”“层层转包”后的价格;“层层转包”后的作品署名权往往不属于“枪手”自己,而是别的所谓名牌作家或第一承包人。第三个特点是“技术复制”。逛逛书店,买点所谓“创作素材”,回家开动剪刀、浆糊、笔等就开始大面积作业了。电脑是个好东西,资源共享,复制粘贴,剪切下载,科技为人服务,一会儿几万字汩汩泻出。内容则是跟着潮流走,你《大话西游》,我《大话高考》;《你别碰我》,《我不怕你》;你《绝对隐私》,我《绝对偷窥》;你《黑洞》,我《黑脸》;你弄《我的野蛮女友》,我来《我的野蛮男友》;你《有了快感你就喊》,我可能即将弄出一本《有了高潮我就叫》。于是,“量身定制”使作家自由自觉的创造变成了“枪手”在金钱诱惑下的异化劳动;“层层转包”使作家的艺术生产变成了建筑承包与施工,不得不面临“豆腐渣工程”的危险;而“技术复制”使作家呕心沥血的精神产品变成了机械复制的技术产品,使脑力劳动几乎成为体力劳动。

在作家的眼中,世界是神圣的、客观的,在此前提下它才走进作品的“艺术真实”;而在“枪手”的笔下,世界成了“我”为所欲为的世界,我想让袁世凯可爱他就可爱,想让李鸿章爱国他就爱国,想让伟人有几个情妇他就有几个情妇;想让暴君变成贤君他就成为贤君,反正“历史是人写的”。于是,“图解”变成了“涂改”,只要读者多、收视率高,怎么“涂改”都行。

其实,何止“北漂作家”如此,“作家枪手化”似乎已在当代文坛蔚然成风,一些大牌作家据说也甘愿让枪手代笔。据《只露一半》这本书披露,电视荧屏字幕打上著名编剧的“芳名”并不就代表这个剧本是他写的,很可能是“枪手”写的。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一些曾经威风八面的文学刊物在市场经济面前雄风不再,只好进行改革。改革的结果之一便是许多知名作家一反其严肃庄重的传统姿态,“性”趣极浓地在这些刊物上讲述着所谓“高尚主题”遮蔽下的“脱衣舞”故事。大牌作家尚且有“枪手化”的趋向或事实,更何况那些“小作家”、“准作家”、“三流作家”呢?

作家也是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都会发生变化。但笔者要说,“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也为对象生产主体”(马克思语),因此奉劝那些大大小小的作家们,当你们在制造“精神食粮”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的良心,想想千千万万个读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