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违法排污值得重视

2004-01-30 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视点”记者 董山峰 我有话说

本期提示:在山西、陕西、内蒙古交界地区,老百姓以黄河流经此地而骄傲,更因黄河流经而受益多年。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企业违反环保法规非法排污,不仅污染了这里的水,抹脏了这里的天,更影响了百姓的生活。

这里的污染究竟到什么程度?污染企业何以屡禁难止?为弄个究竟,记者日前随国家环保总局明察暗访组到这一带的山西保德县进行了实地调查。

污染企业的避风港

一泻千里的黄河,几经曲折从内蒙流入山陕峡谷,进入位于晋、陕、蒙交界的河曲、保德县。这里的人们告诉记者,当地人能歌善舞,到处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二人台”这一地方文艺形式就源自这块土地,其中一曲《走西口》尤其感人肺腑。新中国成立前,由于这里地瘠民贫,广大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经过山西北部的杀虎口,跨越长城去垦荒。内地人把从杀虎口进入内蒙古地区叫“走西口”。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的保德已发生巨大变化,成为晋、陕、蒙三省区的商业流通集市。据介绍,该县已形成以能源工业为基础,原料工业为主干的工业体系,有煤炭、冶炼、建材、机械制造、化工、食品六个行业,主要产品有原煤、焦炭、化肥、水泥、电石、生铁、玻璃、陶瓷等10种。

然而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专家介绍,上述的“以能源工业为基础,原料工业为主干的工业体系”并没有建立在严密有序的环保规范基础上。当我们来到山西省保德县城旁边的黄河岸边,沿黄河望去,曾经在我国某些地方存在且造成巨额环保欠债的“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现象,已经出现在黄河沿岸的河畔上和山坳里。小白灰、小炼焦、小炼铁、小电石、小水泥等烟尘排放严重超标的小企业正在给这一区域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抹黑”。

在国家环保总局最近组织的明察暗访行动中,检查组只是沿黄河岸边的公路前行,一根根喷吐着浓烟的烟囱、一股股流入黄河的污水、一阵阵令人窒息的异味成为检查组暗访的“向导”。国家环保总局明察暗访的结果表明,保德和邻县受到检查的34家企业100%超标排污,其中60%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

据介绍,凡是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和设备普遍具有档次低、投资少、设备简单、上马快的特点。一位基层环保执法人员说,由于一些小企业为减少成本牟取暴利而不肯做环保投入,一些较大型企业也因市场竞争问题而不得不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以谋求利益最大化,降低环保投资成为他们很容易想到的招数。

检查组成员、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高级工程师任隆江沉痛地说:“沿山、陕、蒙交界区域的黄河两岸正在成为落后生产工艺的保护区和避风港。”

污染企业何以屡禁难止

如果简单地指责保德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不认真执行上级有关环保问题的指示或者执法不严恐怕有失公允。事实上,继国家环保总局执法检查之后,保德县立即行动,不仅作出了对有关企业停产整顿的决定,而且部署了排污企业整治专项行动。对于达标企业排污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的,由电力部门负责断电,停产整改;对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全部关停取缔。

尽管如此,保德的污染企业仍像“野火烧不尽”的杂草一样不断死而复生。对于其中原委,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杨明森的分析是:“这首先是因为一些落后地区的企业没有努力寻找环境友好型的致富手段;其次也与这些地方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环境执法机制有关。”据地方环保部门的同志反映,地方领导的执法意识至关重要,一旦发现违法排污问题,如果遇上盲目追求“政绩”而对环保问题重视不够的领导,环保执法队伍的手脚就显得“笨拙”了。

由于对污染企业不能做到“消灭在萌芽状态”,保德每一次对不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的企业的整顿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统计,2000年的“零点关停”行动使该县直接经济损失达8000万元;2001到2003年间取缔90家“五小企业”直接损失6000万元;2002年12月的另外一次环保行动使保德38座焦化厂被关闭取缔,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这组数字提醒我们,环境污染降低人民生活质量,而如果不加强环境执法,不改善环境执法机制也同样会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采访附记:是前不久发生在保德的一些环保执法难事件把记者的目光引向山西保德的。当我们来到保德,才发现从保德县城边缘流过的黄河所承受的污染伤害确实是比较严重的。我们还发现,由于保德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开发当地资源的速度还不够快,该县对黄河的“伤害”与周围“经济发达”的邻县比其实还相对“轻微”。据了解,为解决保德所在的山西、内蒙古和陕西交界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由国家环保总局主持相关省区的环保局和县旗政府已达成解决问题的协议。与此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另外一种情况:许多群众对环保执法检查拍手叫好,而有的干部却心存疑虑:我们这里没有先进的大工业,小企业都取缔了,地方经济怎么发展?可能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一段时间内,群众极度反感的一些污染企业,却成了当地重点保护的对象。

令人欣慰的是,在采访中当地领导多次谈到:县域经济如果一味满足于“散、乱、差”的低水平发展,必然会在竞争中失败,最终被大工业所淘汰。但愿这样的认识能够有助于解决当地小企业的违法排污问题,并进而给我们的“母亲河”带来健康与生命的转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