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村科普少一些“蒲公英”

2004-02-0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花开得挺艳,正高兴,一阵风就没影了,到头来总是空欢喜一场。

对这种蒲公英式的农村科普,农民们已经没有多少兴趣了。“农民需要的是收获,而不是陪着科技人员上上报纸电视。科普作秀将使科技离农民越来越远。”重庆合川市科协主席张勇说。

科技要在条件艰苦的农村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不以制造声势为主要目的的科普人员,更需要改变昙花一现的“集市科普”形式。合川市科协设立科普活动室的尝试,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南津街办事处东津沱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设在社区办公室的科普活动室面积不足30平方米,内设两排书架和桌椅。书籍主要是《新编十万个为什么》、《点击科学》、《科学与伪科学》、《苹菇、香菇、草菇、金针菇栽培新技术》、《老年保健顾问》、《基层科普干部简明读本》等。据管理员文阳生介绍,书籍共2000余册,可在活动室免费阅读,但不外借。平日每天有30多位读者。

白塔村三社社长周朝伦和五社社长刘智福是这儿的常客。周朝伦说,自2003年7月科普活动室成立后,他没事就来这儿看一天书。白塔村三社大部分农户都种生姜。2003年初,生姜得了抽心虫病,喷药也不管用,全社人急得团团转。后来还是周朝伦从科普活动室的《农家科技》上学到了用农药混合粪水防治抽心虫的方法,试一试,特别有效,马上传授给了其他村民。“农民请一个专家不容易,特别是遇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时,找到正好懂行的专家更不容易。在这儿,书里都是专家的方法,相当于同时可以请到很多专家。”周朝伦说。

刘智福也是在这儿找到柑桔虫病的防治方法后,从此成了铁杆书迷的。

东津沱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年全介绍说,社区现有13个居民小组、116个楼院、12000余人。科普活动室建立后,社区还专门建立了一支有36人参加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现在,又有100多人提出了加入科普志愿者队伍的申请。

科协经常性地邀请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举办讲座,也使科普活动室变成了新型的农民科普学堂。管理员文阳生说,由西南农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和教师组成的志愿者来此传授知识和技术,每次听众都超过100人。有一次,西南农业大学的陈华来此讲果树栽培与嫁接,开始讲时来了70多人,消息传到附近农村后,100多村民马上赶过来,听完后还要求固定日期,便于大家事先安排好时间来听。科普活动室还成了居民们交流家电保养维修常识,个人保健知识和日常生活窍门的场所。

重庆市农调队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盼望农业科技常下乡,并扎根农村,是当地农民们在猴年的六大愿望之一。张勇说,合川市科协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市39个街、镇全部建立1个以上的科普活动室或者示范基地,并逐步充实活动室的科普资料,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