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造一流航天队伍

2004-02-0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温源 我有话说

作为一个高科技、高风险的航天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近些年发展势头强劲,连续7年卫星发射成功,实现全方位跨越发展。尤其在2003年,由该企业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长征二号F火箭等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壮举,为中国航天带来前所未有的辉煌。

成功来之不易,点滴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这样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航天人队伍:32名两院院士、9名全国技术能手、2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3位全国十大杰出青年、1位全国十大杰出专业人才、286位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优化人才结构

人是航天科技创新的主体。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积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把科技人才队伍作为集团的第一资源。如今,他们已造就了三支队伍,一是以优秀企业家和工程管理专家为代表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是以重点领域技术带头人为代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三是以绝技绝招人才为代表的技能工人队伍。这三支队伍为航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特别强调队伍年轻化,大胆选拔具有强烈责任感、事业心、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进班子,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人才队伍的新老交替,集团公司所属各研究院、基地的主要领导中,45岁以下的已经占到57%;在型号总指挥中,45岁以下的占到43%;在载人航天工程实施的11年里,研制队伍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保持1/3以上的比例,在担任工程主任设计师以上职务的技术骨干中,45岁以下的已经超过80%。

创新用人机制

航天事业不仅属于航天人,更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为此,航天科技集团始终把树立国家至上的共同理念和价值观作为对工作的基本要求,用科技强国强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神圣使命,凝聚、激励全体职工。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总体部主任唐一华说:“许多航天人都有拒绝高薪聘请的经历,有的人还是多次。能看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自己手中一天天变为现实,这样的自豪与喜悦,怎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同时,航天科技集团努力建设“在社会上受人尊重、经济上令人羡慕的快乐的航天科技工作者队伍”。让“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状况一去不复返。

为稳定骨干人才队伍,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在企事业单位推行以岗位及岗位贡献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岗位系数工资制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将工资与岗位贡献挂起钩来,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以岗取酬、以绩定薪、岗变薪变的新型工资分配模式。对于科研生产人员,改变过去按行政级别确定军岗津贴的做法,而按岗位重新制定新的标准;对于技能人才骨干,专门设置特殊工资单元,对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人才给予特殊工资,工资收入最高与最低相差6倍。部分单位还在此基础上实行了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制度,以“中华技能大奖”得主唐建平为例,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不仅一次性给予他10万元奖励,还为其解决了住房。这在集团公司引起了极大震动。一个人人争着学技术、比贡献的浓厚氛围正逐步形成。

此外,在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中,航天科技集团本着“工程带学科、学科带人才”的原则,大胆历练人才,使人才在成就事业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培育高素质队伍

在骨干队伍趋于稳定,新老交替基本完成以后,集团公司党组织及时把人才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提高人才素质上,并针对各类人才实际,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对于经营管理人才,公司重在提高他们的战略开拓能力,包括国际化眼光、市场化经验和经营现代企业的能力等。为此,公司一方面采取“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航天产品及商业发射服务的招投标活动,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开拓能力,委派优秀人才到境外上市公司任职锻炼,开阔视野;另一方面,在大力发展卫星应用等军民两用产品的过程中,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市场机制,选派一批优秀经营人才走上高级管理岗位,在市场竞争中锻炼成长。

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则重在提高其创新能力。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尖端高技术很难通过国际合作获得,要提高我国的战略高技术水平,必须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国家投资建设了一些瞄准国际前沿技术的重点实验室,为大批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创新提供了舞台。集团公司也不断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每年开展数十个课题的研究,产学研结合,搭建起合作创新的平台,激发人才活力。十余年来,全公司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技术进步奖76项,其中一等奖8项。

航天产品要满足以宇宙速度飞行,并在高真空、强辐射、冷热交变的环境中实现长寿命、高可靠运行,就要求在航天科研生产中,必须有一批掌握绝技绝招的高技能人才。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专门组织开展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培训,特别是有计划地组织高技能人才到国外进行技术培训。为确保绝招绝技不失传,集团公司制定了“名师带徒”的管理办法,鼓励一批具有绝招绝技的老师傅进行传帮带;组织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等。

近3年来,集团公司共培训各级各类人员9万多人次。新年伊始,公司开始实施“2518核心人才工程”,即在“十五”期间,稳定2万名航天青年科技骨干,培养50名优秀高级管理人才、100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80名具有绝技高招的高级技能人才。据了解,目前该工程80%的人选已经确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