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公生明 廉生威

2004-02-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冯蕾 我有话说


审计是国民经济的卫士,是领导决策和民众的眼睛。审计是保证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是保证政府把国家和人民的钱管好用好的一个重要关口,是搞好宏观调控、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保证政府各组成部门真正做到廉洁高效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审计机关的工作性质和地位、作用,决定了审计机关必须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如何做到廉洁从审,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

(一)审计署关于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颁布以来,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执行,严格要求,廉洁从审,提高审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

2000年3月,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审计署及派出机构开始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所谓“八不准”,实际上是改变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吃、住不操心,行、用有人管”的惯常做法,实行经费自理,彻底切断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福利联系,保证依法独立审计。地方审计机关随之行动起来,北京、上海、黑龙江等十几个省、市审计厅(局),也初步实行了审计外勤经费自理办法。

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员办事处近年对地方企业所得税检查中,某审计组延伸审计盛产黄金的豫西某县时,被审计单位按照以往接待检查的惯例,送给审计组5位同志每人一套3件的黄金饰品,总价值逾万元,被当场拒绝。该单位领导深有感触地说:“这个检查组作风确实过硬,我们打心眼里欢迎。”深圳特派办赴云南进行公路建设资金审计时,为查看公路施工现场,多次深入滇藏、滇川边境,历时4个多月,行程5000多公里。审计组一审计人员年近60岁,长期患有骨质增生和腰间盘突出病症,他克服路途颠簸和病痛困难,退回了被审计单位送的名贵药材,谢绝被审计单位安排的住宿,审计中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受到被审计单位的赞扬,也为审计人员树立了榜样。长沙特派办审计组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4月,对山东省国税国库系统进行审计和对地方企业所得税进行检查期间,先后多次拒收或退还当地政府和被审计单位以“外勤补助”名义所送的现金数千元和手机10台、高级照相机3台、钻戒2只,以及各种玉器、金质像章、字画和生活用品等。

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以来,审计人员在吃、住、行、用等方面依赖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大为改观,增强了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为严肃执法、客观公正提供了必要条件;减少了审计人员不必要的应酬,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审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被审计单位干部群众更加信任审计组,审计举报线索明显增加;审计力度加大,提高了审计质量,降低了审计和廉政风险。武汉特派办审计组2001年在广西北海进行国债审计时,在受到匿名电话干扰和被审计单位不配合的困难情况下,坚持不折不扣地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不动摇,为突破案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沈阳特派办对四川省退耕还林还草资金审计期间,多次拒绝某县有关部门的宴请,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信赖。他们主动向审计组反映实情,多时达二三十人,为查出该县粮食主管部门将应返还农民粮食27万斤私存账外等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有“公”则“明”,能“廉”则“威”。清廉的审计行风,在社会上和人民群众的心目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应有的地位,审计工作的权威和影响逐步提高和扩大,在维护财经法规,维持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和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二)近年来,审计系统遵循以“人”为核心的“人、法、技”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审计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绩,人事制度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审计队伍建设走上了管理科学、程序规范、注重综合素质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我国审计机关把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完善审计法制建设、实现审计工作手段和技术方法现代化(简称“人、法、技”建设)作为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积极采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以“人”为核心的“人、法、技”协调发展思想对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审计署注重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培训措施,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审计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实行年度整训和领导干部轮训制度,加强理论学习,拓展审计干部的知识面。加强廉政建设,实行了以审计外勤经费自理为核心的审计工作“八不准”纪律,增强了干部的廉政意识,同时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实行了公开推荐选拔副(司)局级领导干部、处级干部竞争上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初步建立了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目前,审计署机关及派出机构通过竞争上岗任用的处级干部已占在职处级干部的80%以上。初步建立了切实有效的干部监督机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审计队伍的业务素质。从2000年起,审计署在机关及派出机构实行了全员岗位资格培训和考试制度,即实行了从事审计工作的“准入证”制度。近年来,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审计署加大了选派优秀人才出国培训和进修的力度,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同时,在审计系统内部还实行了计算机水平、英语水平测试制度;改革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建设高素质业务队伍。实行了高级职称的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定制度,提高了高级职称的评定标准。目前,审计署机关及派出机构取得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有1510人,占在职人员总数的41%,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218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营造了审计系统公开、公平、竞争和择优的竞争机制,激发了干部恪尽职守、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热情。

培训机制的创新与完善,为审计队伍素质持续提高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从2000年4月份开始,审计署已在系统内连续举办了8期厅(局)长轮训班,培训厅(局)级干部251人次;举办8期处级干部培训班,培训处级干部387人次;共举办了3次全员岗位资格考试,有26002人次通过考试。到2003年,新增加了地(市)局长培训班;厅(局)级干部第一轮培训已经完成,开始了新的一轮培训。据统计,近五年审计署教育培训经费逐年增加,2003年教育培训投入1000万元左右。

“法”——审计署提出了“全面落实《审计法》,推进依法治国”的奋斗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部署和加强审计法制建设。借鉴国际审计机关的有益经验,审计署陆续颁布并建立了完善的审计准则和会计指南体系,先后颁布了中国国家审计准则序言、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处理处罚的规定、审计听证的规定、审计复议的规定、审计方案准则、审计证据准则、审计底稿准则、审计工作底稿准则(试行)、审计报告编审准则、审计复核准则、专项审计调查准则、公布审计结果准则、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审计档案工作准则、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15个审计准则;研制了企业财务审计、外资审计、商业银行审计、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等指南。建立了审计复核制和审计执法责任制,有效减少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主观随意、滥用职权等现象的发生,使审计质量和依法审计的水平稳步提高。积极探索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深入开展审计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审计水平。

“技”——审计机关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各个环节的开发和应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审计署正在积极建设中的“金审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机关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等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实施审计监督,实现审计工作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借助这一系统,将连通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政府各部门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有效网络通信,开发满足审计业务需要的应用软件和信息资源系统,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政府廉洁高效建设。目前,审计署已组织开发了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海关审计、金融审计等方面的计算机审计软件,逐步建立了审计常用法规、审计项目档案、审计统计等审计信息资源库,开展了与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联网审计试点。这些应用系统在审计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发现了手工审计难以发现的问题。例如,昆明办以计算机审计为突破口,以审计方式创新统领其各项工作。在短短七个月的时间内在全办范围内进行了三次强化培训,要求人人会按照新的审计方式开展工作。通过计算机培训,昆明办审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如中央转移支付、社保资金、国债、武警、电力、工行审计都取得了过去传统审计方式下不可能取得的成果。以前,在金融审计中审计人员普遍感到,对建立分析模型有些困惑,不会建立模型就不会审计电子账。昆明办于是就抓住这个问题,开展现场培训,形成了案例培训—出新案例—用新案例培训—出更新的案例的良性循环。大家提炼出了建立分析模型的四个思路:从法律法规入手、从业务处理逻辑入手、从构稽关系入手、从审计经验入手,在每个思路下还总结出了具有说服力的案例,参加培训的每个审计人员都得到了提高。

此外,通过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审计队伍建设思想:一是以提高“一把手”素质为重点的领导班子建设思想;二是改革人事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的现代人事管理思想;三是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考评制度,培养审计专家和审计骨干的专家建设思想;四是“从严治理审计队伍”的廉政建设思想;五是“以考试促培训、以骨干带全员”的分类培训和持续教育思想等。这一系列审计队伍建设思想,建立健全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保证了审计队伍建设的持续创新能力,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审计机关的队伍建设要始终贯穿一个“严”字,进人严把入口,自身队伍严格管理,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审计队伍建设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一是建设了一支好队伍,二是建立了能够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三是培育了良好的传统和审计文化。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审计队伍从无到有,通过选配合格人员充实审计队伍,大力加强政治业务培训,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审计队伍不断壮大,素质水平逐年提高。截至2002年12月底,全国已建立国家审计机构3337个,实有在职人员75925名。从人员分布看,中央审计机构2649人,地方审计机构74665人;从文化程度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58150人,占76.5%;从年龄结构看,平均年龄为39.6岁,年龄40岁以下的44460人,占58.6%;从职称结构看,具有中高级职称34427人,占45.3%;从政治面貌看,党员50212人,占66.1%。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审计队伍是一支以党员为主体,学历和专业化程度比较高、比较年轻的公务员队伍,基本适应了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审计机关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审计工作特色、能够保证队伍建设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一是人员录用方面的机制。自组建之初,审计队伍在人员进口方面就有较高的要求,注重引进业务骨干。1989年,审计署开始了考试录用试点工作,随后,随着1995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而逐步完善,形成了以考公务员资格和考审计相关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凡进必考”考试录用机制;2000年审计署发布了《市、县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岗位任职资格和考核、考试录用办法》,逐步建立了地方审计机关人员准入制度。

二是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机制。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逐步形成了“审计业务成果导向型”干部考核机制,并和干部职务任免紧密联系起来。1998年具有审计署特色的干部业绩写实制度的实施,把干部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结合起来,提高了考核工作的科学性。近年来实行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任职交流等制度,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在审计队伍中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激活了审计队伍建设。

三是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次的监督机制:开展司(局)领导干部任职经济责任审计、干部任免职谈话、打招呼和诫勉为主要内容的领导监督机制;以开展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原则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同级监督机制;进行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任前公示制为主要内容的群众的监督机制;以廉政回访、廉政承诺和目标责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廉政监督机制。

四是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员资格培训与考试、处以上干部定期轮训、年中和年末集中整训等机制,营造和保证了审计队伍注重学习和持续知识更新的特点,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

审计干部队伍中逐步形成不同于其他公务员队伍的优秀传统和机关文化。概括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精神:一是政治立场坚定,守纪律、讲原则、听招呼的“看门狗”精神;二是工作努力、勤勉,能够吃苦的“拼命三郎”精神;三是工作认真细致,作风严谨、扎实的“老黄牛”精神;四是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的“硬骨头”精神;五是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包公”精神。这五大精神构成了审计队伍的优秀传统,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激发了审计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既构成了人事队伍建设外在制度的基础,也是审计队伍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