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4:出版业改革走向

2004-02-12 来源:光明日报 计亚男 我有话说

我国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六大出版物,发行、印刷、光磁储存三大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据2003年年底公布的一组权威统计数字:2003年全国共出版图书190761种、期刊9165种,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6.6%、1.8%,中央和省级报纸984种,品种下降0.1%,总印数增长6.1%。

这些枯燥的数字说明了一个基本事实——我国出版业在“产值”意义上已位居世界前列,跻身出版大国。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在出版物的整体质量和人均拥有量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出版业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

不久前,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上提出:“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更加繁荣有序,出版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有明显增强,出版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若干省份成为支柱产业,我国出版物的人均消费水平有显著提高,基本形成集约型的文化业态。”

对于这一宏伟计划的实施来说,2004年是重要一年,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今年新闻出版业改革的实质。综合各个方面的信息,今年的宏观改革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做好新闻出版改革试点工作

从2003年6月开始的改革试点工作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共确定了9个省市、35个宣传文化单位作为试点地区和单位,在35个宣传文化单位中,新闻出版系统有21家。新闻出版总署专门成立了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印发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新闻出版系统改革试点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新闻出版总署还将会同中宣部、人事部,调研并起草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重塑新型的市场主体推进集团化建设

集团化建设,是培育和重塑新型市场主体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从1996年开始批准组建第一家试点集团以来,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对于政企分开、管办分离,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形成规模,壮大实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总的来说目前试点集团仍存在活力不够、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如一些集团产权不清晰,法人地位不明确,未能建立起以资产为纽带的经营体制;有些集团行政化色彩比较浓,尚未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内部机制和经营管理方式;现有集团都未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资产和资源整合力度小、结构单一、影响力有限;有的发行集团还隶属于一家出版集团,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和流通主体,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在努力消除条块分割的同时新的市场垄断和贸易壁垒又在形成等等。

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新闻出版总署将选择两至三个专业类报纸、科技类期刊进行专业转制试点,扩大期刊集团试点范围,选择几家具备相应条件的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分别进行股份制改制和跨媒体出版的试点。

批准建立三至五家由大型企业投资、具有书报刊总发行权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推进出版物连锁经营、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造和发行集团与出版集团的分离工作;整合民营书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其走规模发展之路。

建立全国统一的出版物大市场

目前,出版物市场分割、封闭、垄断、无序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出版资源浪费严重,市场流通受阻断,全国出版物市场容量受到限制、交易成本高等问题,这已成了制约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些问题,今年将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形式,促进出版物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的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减少出版物流通领域的准入限制,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出版物流通领域,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购销渠道共同发展的局面。

此外,还将采取措施,加强书报刊农村发行网点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特别是农民看书报难的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