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先进文化“住”农家

2004-02-13 来源:光明日报 通讯员 刘丽强 本报记者 王绍雄 我有话说

井冈山下的江西省安福县把文化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之中,通过培育农村文化户、文化庭院、文化经济实体等活动,繁荣了农村的文化事业,让先进文化“住”进了农村千家万户,从而使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变,农民在奔小康的路上跑得更欢了。

从坐灶堂到进课堂

这里是安福县平都镇向阳村文化夜校,尽管屋外寒气逼人,但室内却灯火通明,暖意融融。这里正在举办科技讲座,内容是大家关心的禽流感预防知识,讲的人绘声绘色,听的人津津有味。今年春节过后,向阳村文化夜校已开办了4期文化科技讲座,内容包括种植、养殖、沼气知识等,每次讲座都是座无虚席。

安福是一个山清水秀田土肥沃的地方,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固守着“米酒火腿木炭火,神仙不如我”的小农生活,每到冬闲时节,不少农民便足不出户坐在灶堂烤火闲聊。这种“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绊住了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脚步。近年来,该县下大力气办好农民夜校、成人文化学校,向农民普及先进农业技术,让农民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各夜校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安排课程,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都可在学校找到答案,当地群众把上夜校形象地称为“吃夜宵”。目前,全县正常开课的农民文化夜校有120所,经常“吃夜宵”的农民达12万人。向阳村人均只有0.6亩耕地,但由于该村农民得到科技夜校的“滋补”,每人都掌握了科学种菜技术,仅种菜一项,该村人均年收入达4000余元,成为井冈山老区“种菜第一村”。

从看“人戏”到演“人戏”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多么豪迈……”台上的演唱者个个精神饱满,激情飞扬,台下的观众听得入神,不时齐声应和,整个礼堂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这并不是哪个艺术团在慰问演出,而是地处大山深处的安福县浒坑镇的农民春节联欢晚会的一幕。虽然气温骤降,但从四面八方赶来“看人戏”的人们还是把礼堂挤满了。

安福人习惯把在舞台上演出的文艺节目称为“人戏”,安福人历来喜欢看“人戏”,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安福农村的文艺活动一度萧条,一年到头农民难得看到几场“人戏”。为了繁荣农村文艺事业,使农民享受到健康高雅的文化生活,这几年,县委宣传部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通过上级支持一点、县里筹一点、乡镇出一点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对乡镇宣传文化站的建设。该县每个乡镇都成立了四至六支常年能开展活动的唢呐队、舞龙队、腰鼓队,戏剧班。同时,该县引进市场机制,大办民资文艺实体,全县民资组建的铜管乐队达20多个。这些乐队大都训练有素,成为安福乡村文艺市场的“主角”。

从比楼房到比书房

走进洋溪镇店背村王水生家,仿佛进入一个大“书箱”,客厅、走廊、卧室,到处都是书。主人把我们引进客厅边的书房里,一个大书柜占去了书房一面墙壁,书柜中约有2000多册图书。工具类书、文学类书、农业科技类书、艺术类书、保健类书各占一格。此时正是农历正月,前来看书的人却不少。王水生今年38岁,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据他介绍,他现在住的楼房建于1999年,而书房则是在去年初置办的,邻里乡亲前来看书他来者不拒。

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安福农村也出现了“建房热”、“装修热”,谁家的楼房高,谁家的装修好,成为农家互相攀比的焦点。但吃过大鱼大肉、住上宽宅高楼后,一些有文化、见识广的富裕农民开始有了新追求,“买书订报办书房,不比楼房比书房”成为安福农村的新时尚。为了顺应农民的新需求,安福县把“农家书房”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县文明办把“农家书屋”列入评比农村“文明星”、“科技星”的硬件之一。县新华书店、图书馆、文化馆自觉参与到“农家书房”的建设中,他们经常开展赠书活动,从藏书中挑选一批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的书籍捐赠给农户建“家庭书房”。各乡镇和县直机关还把公费订阅的报刊送到“农家书房”,以便村民阅读。据了解,目前,安福农村藏书500册以上的“农家书房”有1.4万个,“变牌桌为书桌,变酒柜为书柜,变玩风为学风”的群众性读书活动正在安福大地蓬勃兴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