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树立六种观念 创建四大机制

本期头条
2004-02-13 来源:光明日报 高维生 我有话说

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作出了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总结交流了人才工作经验,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为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国有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途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国有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下大力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当前,国有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关键要在树立新观念、构建新机制上下功夫。

首先,要尽快树立与人才有关的六种新观念:一是在人才的价值上要树立“人力资本”的观念。要把人才看作是特殊的“人力资本”,是与货币、土地等资本一样具有参与分配资格的资本。只有树立了这个观念,国有企业才会珍惜人才、才能舍得在培养人才上投入,才能为我们建立按贡献大小分配的分配制度扫清思想障碍。

二是在人才的理念上要树立“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没有人才,企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树立了这一观念,才能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作出准确定位,才能把人才培养和人的发展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三是在人才的标准上要树立“能干事、干成事即人才”的观念。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企业要发展,关键是要靠真抓实干。“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就是发展的功臣,就是有用的人才。不能干事、干不成事,学历再高、文凭再多也无济于事。只有树立了这一观念,才能在用人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才能拓宽选人的视野和渠道,选拔更多的有用之才。

四是在人才的选拔上要树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观念。选拔任用干部,不应受身份、级别、年龄、学历、资历等因素的限制,只要是人才,就要大胆使用。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挖掘企业人才资源,才能广泛地借助社会人才为企业发展服务。

五是在人才的使用上要树立“因岗用人”的观念。岗位需要什么人,就选拔什么人,决不能搞因人设岗。因岗用人才能使每个岗位发挥好应有的职能作用。只有树立“因岗用人”的观念,才能有效防止因人设岗、因裙带关系用人的弊端。

六是在人才的管理上要树立“人挪活”的观念。现在,企业人才基本上是“一岗定终身”,很多人干到退休都是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没有选择岗位的权利。这种“拉郎配”的形式,往往使人才不能干自己想干的工作,难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只有树立了“人挪活”的观念,才能增强交流人才、盘活人才的自觉性,才能使人才的价值在交流中盘活、在交流中增值。

再是,要努力创建人才管理的四大机制:其一,创建开放的人才吸引机制。要着眼于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创建开放的企业人才引进机制。要按照“工作急需、专业对口、优化结构、形成梯队”的原则,制定人才引进方案。可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实行年薪制、技术入股制等形式,招聘那些急需紧缺的人才。干得好的可继续干,干不好就请他走路。另外,还可采取签约承诺服务的形式,招揽社会人才为企业所用,就像聘请客座教授那样,允许人家“客串”,需要服务的时候请他来,不需要的时候让他走。企业只是通过合同购买社会人才的知识和技术,不需要把他调进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种开放的人才机制,既可解决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又可减轻企业人员过多的负担。

其二,创建健全的人才流动调配机制。人挪活、树挪死。人才有了自主选择岗位的机会,就会激发出极大的智慧潜能和工作热情,就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蓬勃生机和巨大活力。要允许人才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盘活企业人才资源。可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人才有选择岗位的机会和权利。内部人才市场要主动地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信息和中介服务,为人才合理流动创造条件。

其三,创建完善的人才竞争择优机制。企业内部人才流动,当然不是无限制的无序流动,还必须有相应制约措施。人才竞争择优机制就是一种制约,它与人才流动调配机制相辅相成。建立人才竞争择优机制,关键要做到两点:一要做到公平竞争,逢选必考,凡是竞争选择岗位的必须进行严格的考试。二要做到扩大民主,让领导、专家、群众三者都有评判权、裁量权。做到这两点,就能为人才选择岗位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就能使人才选拔任用实现从“伯乐相马”向“赛场选马”转变。

其四,创建有效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有的国有企业之所以留不住人、用不好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激励保障机制不到位,平均主义“大锅饭”仍未从根本上打破,知识、技术、管理体现不了多大价值。一些有本事的人只好一走了之,不走的也缺乏工作积极性。因此,必须加大分配机制改革力度,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在当前基本工资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可设立各种奖励制度,使收入差距适当拉大,让知识、技术、管理的价值体现出来。比如,可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提成奖”、“经营管理绩效奖”等。这样就能名正言顺地让知识、技术、管理参与分配,使人才在为企业作出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者为南昌铁路局党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