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者

2004-02-27 来源:光明日报 通讯员 鲍璐茜 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连年亏损、苦苦挣扎在倒闭边缘的杭州电影公司,在经历了由国有文化企业到股份制有限公司的改革后,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去年年终报表上第一次出现了盈利。
“这样的改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属先例,”2月13日,面对记者的采访,杭州电影公司书记张志坚兴奋地说。“文化体制改革使我们公司走上了扭亏为盈的新路 ”

置之死地而后生

杭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曾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落后的体制和僵化的机制使这个国有文化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日渐衰落。1999年后,庆春、翠苑电影大世界相继开业,这些机制灵活的股份制电影企业从杭州七县一市30多家老牌影院手里夺走了75%的观众。杭州电影公司每况愈下,人员费用竟占了总支出的90%以上,企业不堪重负。从1998年到2001年,该公司每年的亏损额都在200万元左右。
经受着市场的挤压,该公司所属的新华、太平洋影院因为亏损严重,先后歇业;票房不佳的西湖电影院则苦苦死撑,前景暗淡;拥有12家影院、25块银幕的宁波市电影公司又宣布退出杭州电影公司控股的杭州星光院线,加盟上海联合院线,星光院线因而失去了主力战场。
2001年8月,杭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市属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文化系统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杭州电影公司被列入改革试点。
只有改制才能挽救该公司的命运,2001年底,该公司的改制正式启动,并于2002年完成评估。2003年夏,改革进入关键时刻。

震撼业界的股权竞标

7月14日,杭州产权交易中心,杭州电影公司股权招商竞标在此举行。
转让部分股权是这次改制的关键。改制的股权比例设置为 国有股51%,经营者和职工股10%,社会法人股39%,这39%的社会法人股采取竞标招商的办法公开出让。
竞标拍卖会吸引了多家买家,其中实力最雄厚的当属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横店集团。上影集团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国家级电影大企业,浙江横店集团则是一家规模庞大、资金雄厚的民营企业。在这场新兴民营企业叫板老牌国企的竞标中,横店集团以远远高出评估价780万元的价格——1600万元,击败所有对手,买下了这39%的股份。
横店集团1995年进入影视业,已经累计投入约28亿元开发影视产业基地。该集团看中的是杭州电影公司的发行权、放映权和其在省城电影销售领域具有一定的实力。
杭州电影公司因横店的参股引入了民营资本,完成了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转变。

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改制前,该公司共有在职职工126人,离退休人员97人。改制对人员实行分流,其中58人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36人自愿与单位解除聘用关系,这部分人员都按规定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提前退休年限内的退休费、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费或经济补偿金;32人继续进入改制后的企业。
完成股权转让与人员分流后,新的杭州电影公司于2003年8月完成工商登记注册手续,并于11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杭州电影公司的改制工作基本完成。
新公司开始了一系列新举措:废除旧的规章制度,重新制定《影院考核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聘请专家,举办有关服务理念、营销理念等讲座,对管理层进行培训;建立起有效的机制,对各部门进行考核;推出看电影打六折的会员卡促销活动,4000张会员卡一销而空,第二期5000张会员卡销售亦已开始;西湖电影院推出低价券,以买一送一的形式,一下子发出10万张券,此举吸引了1.8万人(次)的观众;春节假期推出学生特价优惠券,家长和学生一起看电影的打对折,2万张券销售一空;与杭州机电学院等高校联合推出8折卡;公司还装备了电影放映机、面包车,组成放映队,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农村放映,开拓新市场。
全新的局面随着这些举措的逐一推出而出现,促销活动使电影上座率猛升。改制后成立的电影超市时尚新华影都的票房成绩良好,西湖电影院的月票房也由改制前的25万上升到40多万。
2003年底,该公司结束了连续多年亏损的局面,一举扭亏为盈。
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2月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杭州电影公司的改制引入了灵活的民营机制,打破国办文化事业的原有格局,使文化产业脱离政府的襁褓走向市场,改制后的电影公司活力倍增,投入不足的问题也得到解决。这说明,改制的方向是正确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