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黄河治理应体现科学发展观

2004-03-0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安澜渡过了58年伏秋大汛的黄河,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运用和流域水沙条件的变化,其下游河道的治理方略正受到广泛关注和争论。日前,30名院士和专家齐聚北京,共同探讨解决黄河下游防洪建设与管理的迫切问题,谋求黄河长治久安的大计。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原副主任、水利部原部长杨振怀,中国工程院潘家铮、林秉南、徐乾清、陈志恺、韩其为等院士以及清华大学、中国水科院的知名水利专家出席了这次黄河下游治理方略高层专家研讨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取得了58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巨大成就。但由于黄河水少沙多的特性,加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当干预,下游河道生命用水被严重挤占。专家们指出,新时期治水思路也要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黄河未来水沙变化趋势、中常洪水调度控制运用方式、利用南水北调工程补充黄河生命水量、黄河下游滩区治理方略与政策、蓄滞洪区的运用定位等6大问题展开讨论。

专家们指出,当前黄河下游河道亟需要研究的是两大问题,一是治本性问题,即如何改善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关系;二是治标性问题,即如何搞好黄河下游河道及滩区治理。当前,黄河下游的主要矛盾是水量的持续减少,过去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用水量很少,即使这样,水沙平衡仍然是很难维持,而现在经济社会用水大大增加,用水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外流域。因此,从总体上看,经济社会和生态用水已经超出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威胁到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

专家们认为,要采取综合措施尽可能地延长现行河道的使用寿命。面对有限的水资源,必须加大统一管理的力度,通过南水北调等措施,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黄河下游滩区的发展必须适应行洪的特点,要针对这一特点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且生产方式要向现代化、规模化转变。对于滩区安全建设、移民搬迁、生产堤废留等问题要抓紧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