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风起兮歌飞扬

2004-03-1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在飞花流沫、神奇毓秀的蜀中大地,拥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双流县。这是一片散发炙人热浪的土地。2003年,该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48.3亿元,比2002年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56亿元,同比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3777元,同比净增260元,连续8年荣登蜀中之冠,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县”第69位,基本竞争力名

列全国第48位,位居西部第一。

而在前两届的中国“百强县”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双流分别居第55位、53位,次于新疆库尔勒市,排名西部第二。在这短短的一年里,双流就发生了令人瞩目的飞速发展。奥妙何在?双流人会骄傲地告诉你:这是他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下,聚集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打通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这是双流改革进程中的重大举措,是一个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全新发展思路。

“三个集中”中,工业向园区集中是基础之石,是县域经济发展有力的发动机。在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感召下,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令人惊奇的变化。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建设气势如虹,东升轻工业园奏响了乐章,华阳电气工业城剑气逼人,彭镇工业港鸣响汽笛,九江工业园发展迅速……目前,全县工业园区(集中区)拥有工业企业达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80%,2003年,全县入园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9亿元,占该县工业经济总量的55%。初步形成了以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为主体,以四川出口加工生产基地、双流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双流电子电器产业基地、双流轻工产品加工基地、双流精细化工基地为支撑的工业园区(集中区)新格局。吸引了中国科学院光电集团、四川国栋建设集团、四川开关厂、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拜耳(四川)动物保健有限公司、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雀巢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双流。工业向园区集中如一股劲风吹热了双流的山山水水,到处是蓬勃的建设热潮、高昂的发展凯歌。

工业向园区集中,集聚工业效应,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双流县毗邻四川省会成都市,始建于公元前316年,时称广都,因避隋炀帝杨广讳,以境内江安河、府河交汇而改称双流县。双流县地处成都平原腹地,人口87万,面积1072平方公里,自西向东三面环绕成都这座西南国际大都会,现已成为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自改革开放以来,双流工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双流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九十年代经济迅速崛起,到本世纪初工业园蓬勃发展,形成了双流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双流县在工业化进程中,也走过弯路,也有过“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五个轮子一起转”的分散、零星地发展农村工业的做法。这种粗放型发展工业的模式,既破坏生态和人居环境,又造成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浪费。零星的工业难以形成工业的规模效益和产业化基础,难以与城市化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难以有效地按照市场配置方式整合工业资源。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和规律看,工业产业化发展是城市化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该县县委书记冷刚介绍说,他们的实践证明,只有工业向园区集中,才能实现工业经济发展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才能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搞好环境保护,减少政府基础设施投入成本。

因此,双流县根据全县工业经济的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建设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县域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逐步发展和构筑了布局合理、梯度有序、特色明显、功能互补、结构优化、资源共享的工业园区体系。确立以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着力培育四川省外贸出口生产基地(包括东升镇、九江镇工业集中区)、双流县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即黄水镇、彭镇工业集中区)、双流轻工产品加工基地(即中和、新兴工业集中区)、双流电子电器产业基地(即正兴、公兴工业集中区)、双流精细化工基地(即正兴、籍田镇工业集中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003年这里各类工业园新引进项目191个,到位资金12.67亿元。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创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4.7%,拉动GDP6.7个百分点,成为全县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实现了县域经济在高基点上的快速增长。来到九江镇工业集中区,只见纵横交错的道路四通八达、宽阔平坦,一排排现代化的厂房鳞次栉比。这里汇聚了四川双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双龙羽毛制品有限公司、育德隆服饰制造有限公司、瑞洋羽毛绒制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出口创汇企业,它们中又以羽毛制品为龙头。双羽实业的总经理李树全踌躇满志地说:“我们同类企业聚集在一起,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优势,能够把羽毛制品这个产业做得更大更强。”

不仅这家企业的产品远销日本、俄罗斯,年出口可高达1500万美元。四川双龙羽毛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羽毛球、毛片畅销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去年出口创汇达1000万美元;比邻的育德隆服饰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皮革服饰销往西欧各国,2003年出口超过1500万美元。

九江镇党委书记杨瑞刚深有感触地说:“建设工业园区还避免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使政府投资实现节约化、最优化,凸显了现有区域特色和优势,增强了工业园区竞争力、创新力和凝聚力。”

随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入园企业的不断引入,形成了园区建设、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地方经济实力也不断增强。九江镇随着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财税收入一年一个大的飞跃。2000年,该镇工商税收679万元,财政收入1267万元;2001年工商税收1116万元,财政收入1702万元;2002年工商税收1514万元,财政收入2336万元;2003年更创下了新高,工商税收突破2000万元,达2108万元,财政收入达2934万元,逼近3000万元。

在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过程中,双流县的具体做法始终是狠抓工业布局规划,提高工业聚集度。科学研究与合理设计县域工业布局,实现区域工业空间格局,产业布局最优化,是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实现县域工业新跨越的关键。该县计经局与县国土局、城建等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按照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编制了《双流县工业布局规划》,有效整合全县现有工业园区,对全县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壮大各产业基地群体实力,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展现双流的区位优势、工业基地优势,形成了区域经济特色鲜明和具有稳定、持续竞争优势的结合体,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同时,为突出产业导向,壮大五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培育产业群、延伸产业链,他们又制定了《双流县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双流县机构产业发展规划》、《双流县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双流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双流县电力发展规划》。全县有工业园区(集中区)24个,规划面积已达48平方公里,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有6个,规划面积43.7平方公里,拥有工业企业200余家。这些工业园区在双流大地上,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交相辉映。已初步形成了以康弘、太极和拜耳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以东方光盘、森兰变频为龙头的光电产业集群,以宗申摩托、英格数控为龙头的机械产业集群,以国栋新材、热缩制品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嘉里粮油、西航食品、统力饮料为龙头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这些企业犹如一条条巨龙聚集双流,托起双流经济新的腾飞。

在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的西藏珠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里,公司负责人一边介绍新开发的系列新型“太子”摩托,一边盘点着市场前景,兴奋地说:“我们选择双流,是因为这里除了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质的服务,更重要的一条是,工业园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基础设施和按照专业园区建设形成的个性化服务。”

如果说双流的经济是一条腾飞的巨龙,那么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就是这条巨龙的龙眼。这个四川省的省级开发区依托全国第5大航空港——双流国际机场的优势,毗邻成都国际大都会,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自建区以来,共引进投资单位216家,其中工业企业95家,引进到位资金50.7亿元,累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3.8亿元,出口创汇7140.2万美元,财政收入6.2亿元;区内税收上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共22家,超过千万元的有5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划企业已达32家,占双流全县规模企业的四分之一。说起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丁远平如数家珍。为什么这么多企业落户西南航空港,并发展的如此神速?丁远平主任娓娓道来:“我们用经营城市的思想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方式经营园区,用筑巢和市场导向的手段,吸聚工业向(西南航空港)开发区集中。”

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不仅投入巨资搞好了基础设施建设,宽阔平坦的区间道路长达25公里,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水、电、气、通讯、网络等设施一应俱全。还吸纳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大专院校进入,不仅聚商气,聚人气,更有雄厚的科技、信息作支撑。区内川大、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3所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所带来了巨大的人才、科技优势。随着一座科技、信息化新城在这里逐渐崛起,她的魄力和吸引力带动周边的土地快速增值,而土地增值带来的收入将用于园区建设,优越的环境又将吸引更多的企业,使人气和商气进一步聚集,形成了西航港开发区“园区超前规划——吸引企业(院校)入驻——人气、商气聚集——商业用地增值——开发商业用地的收益补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环境吸引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改变了以前来一个项目征一片地,工业园区缺乏配套规划的局面。这种发展模式已为双流各园区(集中区)广为采用。

随着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步伐,开发不断深入,全县各主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工业向园区集中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工业向园区集中,引发招商引资巨变,蓄积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双流在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进程中,实现工业经济发展的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并把工业集中区建成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承载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区、城市化发展的带动区。在“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感召下,引发了双流招商引资的“核巨变”。2003年共引进项目396个,到位资金26.8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253个,到位资金15.7亿元,外商投资项目15个,合同外资1300万美元。成功引进了德国西门子、美国奥得斯、英国ABB、上海杰事杰等国际国内外知名企业。全县引进投资上亿的特大项目20多个,目前动工在建的有12个;引进投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3个,目前动工在建的有15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家(雀巢、奥得斯、美亚电力、西门子和ABB),加快了工业集群区的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双流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

而在过去,双流县各镇各村都在招商,工厂就建在当地,非常分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利于集约用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很难跟上,政府的服务成本也比较高,招商引资工作难以有大的突破。随着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实施,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项目投资的集中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带,全县招商引资出现了许多亮点,硕果累累。

双流县彭镇虽然紧临县城,可一度经济发展低迷,被人们称为“被遗忘的角落”。但是,该镇抓住机遇,在全县率先擎起了实践“三个集中”的大旗,规划了一个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彭镇工业港。仿佛一夜间,一座热气腾腾的工业建设区就拔地而起。

放眼彭镇工业港,在双流县城绕城路与双(流)崇(州)路交汇处,一幢幢现代化的厂房气度不凡,一座座塔吊伸着长臂,宽阔平坦的区间道路上绿树成行,花影摇曳,车来人往,“描绘”出一幅热气腾腾的建设图画。加拿大华务成都华建管桩有限公司就落户在此,占地50多亩,一期投入4500万元。该公司生产的预应力管桩经四川省建设厅鉴定达到国际标准,填补了西南地区空白。一走进生产车间里,感到热浪灼人,码成三角形的管桩正冒着一股股热气从炉内推出,厂区内,各种规格的管桩产品堆成了小山,这只是彭镇工业港内的一家颇具代表性的落户企业。截至目前,彭镇工业港内入园企业39家,协议引资4亿元,到位资金2亿元,机电、家具、制鞋、建材等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2003年,累计实现产值1.2亿元,完成利税9500万元。

九江镇五桐村所在地是该镇轻工业集中区,方圆1340亩的村庄已被大大小小的企业“塞”得满满当当,52家落户企业中,其中已投产的20多家企业年创产值超过4亿元。而半前年,这里还没有一家企业。自从这里建设轻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工作就成了镇、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当成都塞特防水材料厂第一个签约落户五桐后,变色龙家私、太子沙发、南洋科技、三力科技、贝力森家私等企业接踵而至,形成了集聚效应,奠定了九江轻工业集中区的基础。

彭镇工业港和九江轻工业集中区仅仅是双流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进程中产生的工业聚集效应的缩影。在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过程中,双流县不仅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平台,同时还将招商引资变成了园区建设的“加速器”。在双流,凡招商引资的项目,原则上全部进入工业园区,而产业关联度更是其招商的一个重要性指标,这不仅令园区产业聚集效应全面发挥,更变传统的被动地走出去招商为投资者主动上门。新项目进入为园区建设积蓄了发展后劲,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双流县推出网上招商,规划招商,团队招商等七大招,着力主攻大项目、大企业和大公司,紧盯国际国内500强,努力突破土地“瓶颈”,提高项目履行率等,渐渐成为双流在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过程中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双流县在2平方公里起步区投入1.5亿元,倾力打造一流的硬件设施。北京供电福狮有限公司已进场,一期投资5000万元,国栋集团将16亿元的大单投向这里,四川兴德机械有限公司已在此破土动工……

东升工业园区以团队招商引来民间资金的建设如火如荼。华巍公司正在大兴土木,已与30多家投资单位进行洽淡,并与20多家企业签定了投资协议,有6个投资项目动工开建。

白家、华阳电子电器工业园区如日中天,国栋新材料工业园区、中和工业园区生机盎然。

工业向园区集中,促成政策、体制、机制三大创新,聚积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动力

工业向园区集中是双流改革开放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双流县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四川省委“三个转变”精神,实现市委“三新”、“三最”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的新思路。他们对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胆创新。

双流县县长牛敏说:“我们在用好、用活、用足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对一些制约发展的政策大胆探索,冲破束缚,为工业向园区集中创造条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工业集中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三个集体”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必须坚持以超前规划为先导,以招商引资为命脉,以工业用地为保障,以加强投入为重点,以大专院校为依托,以政策激励为导向。规划上,双流县紧紧抓住成都市启动南部中心的建设机遇,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160平方公里的成都南部新城(双流北部新区)东升、华阳、西航港、牧马山四个组团的城市发展规划,形成东(华阳)西(东升)互动,南(牧马山)北(西航港开发区)呼应,对接成都,错位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成都经济增长核心地带。并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把工业园区建设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敢于突破束缚园区发展的筐筐套套,打破镇域界限,有效整合现有工业园区,全县重点工业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协调管理,组群式开发,实现跨镇整合,形成镇与镇之间协调共建,园区之间优势互补、基础设施共享的工业布局新局。全县重点工业园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形成东升、九江、黄水、彭镇、白家、华阳、文星8个工业集群区。每个工业区都突出特色,为企业家、创业者创造一流的环境。

在西航港开发区的中科院光电产业园区,车水马龙,2.6万平方米的办公大楼主体工程已竣工,显得气势恢宏,两幢标准化的生产厂房投入使用。负责工程建设的光电集团科奥达公司副总宋建和忙得汗流浃背,边指挥建设,边安排生产调试,他们的反光光学材料和精密机械密封件在3月份就要投入市场。他说:“我们选择落户这个园区,因为它紧临川大,有非常适合研发的氛围。”

双流县还在招商引资上独创了一套“三分”政策。“三”即是指招商引资考核指标、GDP指标和财政收入考核指标。“三分”就是镇所属企业跨越行政区划进入其他镇的工业集中区,企业的税收以及创造的GDP都将按比例向企业原属镇分成,同时不适合发展工业的镇引来的企业到其他镇的工业集中区发展,在考核中,仍算作该镇招商引资成绩。“三分”政策是举全县之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在这项政策的推动下,金桥镇引进的项目异地落户白家镇,三星镇引进的项目花落东升镇,这些都极大地有助于项目向产业集群区集聚。

体制创新上,在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过程中,双流县努力克服体制性障碍,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创新体制。一是创新政务服务体制,建立了“投资服务中心”,为投资方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二是创新城市建设经营体制,加快城市化步伐。实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权分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筹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对城市资产进行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三是创新就业、创业体制,将人事、教育、劳动部门的部分职能整合起来,建立“人力人才资源配置中心”,集培训、推荐、就业、社保、监管为一体,使效益发挥到最大限度。文星镇境内的2平方公里起步园区建设,仅7天时间,就完成了400多户的拆迁,并在今春全部迁入设施齐备、环境宜人的公寓式 蜀星花园,被人们誉为创造了“文星速度”。

机制上,创新园区建设机制。他们总结出一套“政府统征整理土地”,租售并举,分区经营,分步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新模式。为夯实工业发展平台,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在工业园区建设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投入模式。如:政府为主体的投入模式,由县、镇财政直接投入,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建设或以土地开发和整理项目向金融机构贷款筹资,统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为主体的开发模式,在符合全县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由企业融资自主规划、自主建设、自主招商、自主经营的开发模式;政府和企业联合运作模式,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开发模式,由政府投入园区主要基础设施,由企业投入区内园中园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

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工业企业入园发展,双流县创新入园企业激励机制,以政策为保障,利益为导向,减少入园企业初期运行成本,提高工业入园发展的积极性。在土地地价、出让金及报建等方面实行优惠,园区建设用地经国土资源部门按工业用地统一评估后,由政府统一地价标准对外公布,根据入园企业项目情况及投资额度实行弹性地价,对重大投资项目、重点鼓励发展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同时,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建立并落实了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政策,由县财政按逐年递增方式划拨技改贴息、科技孵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及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重点支撑园区工业企业。入园企业投产后三年内,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及时对地方经济贡献的大小,由县财政按年度、分强度给予支持奖励。

高效的服务机制促进了企业早入园,入园项目早投产。根据园区开发的不同模式,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加强园区领导和管理服务,对全县的园区建设实行分类指导、快速协调、全程跟踪、目标协调的管理机制;对园区企业采取进园手续办理限时制,改变了过去互为前置的审批方式,对入园工业企业只要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的项目,采取预先告知、限时办结、实行备案制,对区外企业从严审批;积极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漏斗办结”的服务方式,对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经营。

工业向园区集中,是实施“三个集中”,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魂”

双流县从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2003年连续八年夺得巴蜀之冠,荣登西部第一强县的发展轨迹,向人们昭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像双流这种特大中心城市近郊大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必须以工业为支撑,促进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而工业的发展绝不是独脚跳“龙门”,双流县县委书记冷刚说,要把工业向园区集中和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县倾力实施“三个集中”,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大大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向一体融合。

双流的实践证明,工业向园区集中只有融入“三个集中”,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工业向园区集中必然有许多农民被征地拆迁。解决好农民安置问题是工业园区顺利发展的关键。做好农民向城镇集中工作是工业向园区集中的稳定器。在双流,招商引资,企业入园,绝不是给失去土地的农民一点钱就不管了。要让失地农民向城镇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解决其培训、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达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扶、困有所助,才能使其乐意进城,为工业向园区集中和社会的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工业向园区集中是“三个集中”的核心。只有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聚集经济要素,激发民间活力,实现土地、资本的集约化经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产业经济的错位发展。发展工业经济,只有经济和社会进步才有雄厚的财力支撑,才能为农民向城镇集中创造就业条件,才能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帮助农民实现增收。“三个集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缺一不可。

双流县的各级干部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解决“三农”问题打开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也作出了相应的决策。双流县在总结过去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三个集中”的城乡统筹发展思路。以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来聚集经济要素,激发民间活力,发展民营经济,建立产业支撑;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来加速农民变市民的进程,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以推进土地向业主集中来促进农民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有效解决农民的出路。通过推进“三个集中”,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双流县县长牛敏说,统筹城乡发展,一是以园区建设为牵引,发展工业经济,目前已形成了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一批产业集群,每个产业集群都有几个骨干企业支撑。二是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推进土地向业主集中,发展规模农业。目前全县通过农民自愿有偿流转,已重组土地26万亩,涉及农户6.9万余户,经营土地10亩以上的业主近700个,吸纳本地农民2.2万人,带动务工农民人均增收106元。同时,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已出现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9家,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家,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向工厂化、企业化方向发展。

农民问题无疑是“三个集中”的核心问题,关系到整个工作的成败。双流县在推进“三个集中”过程中,为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安排,让失地农民有房住、有事做、有保障。他们采取统一规划、统拆统建的办法,对失地农民给予集中安置。目前,全县已新建农民居住小区66个,总建筑面积达160多万平方米,安置农民8855户、2.9万人。同时,他们想方设法为农民创造新的就业门路,搞好就业培训。计划用5年时间,每年投资150万元,将全县32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培训一遍。目前已培训了5万人。县里成立了绿化维护、家政服务、广告保洁等8家服务性公司,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目前已转移劳动力13.7万人,占全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总数的42%。在农民的社会保障方面,双流县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内容是“三保一转”,即社保、医保和低保以及户口农转非。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其到退休年龄时每月领到养老金,做到老有所养;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到病有所医;将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纳入城镇低保,做到困有所助。2003年,先期进行试点的村社已有282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378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14人享受到城市低保补助,1096人办理了农转非。

在“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大旗引领下,双流的经济龙腾虎跃,绘制出一幅幅壮丽秀美的宏伟蓝图。2007年,双流县园区规模将达39.86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达到81亿元,工业园区总量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74%以上,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化水平达到45%,转移农村人口53.75万人,实现GDP257.2亿元,财政收入17.6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