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发展需要公众参与

2004-03-1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正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传来好消息:我国科研开发经费去年比前年又有了新的增加,全年研发投入比上年增加500多亿,达到1520多亿,其中60%是企业投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也从上年的1.23%提高到1.3%。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努力促使企业成为科研投入的主体,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温家宝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促进科学、技术与产业结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从国内外的实践看,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理解、参与与支持。公众的科学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学发展的程度与方向。特别是重大科研攻关的选项,更是与公众对科学的认识有密切关系。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都有一项重要议程,审议上年的财政执行报告与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而财政预算中科研投入的多少与科研活动开展的深度、广度密切相关。

为了促进科学的发展,美国制定了2061公民科学教育行动计划,要求从1985年到2061年,帮助国家学校教育体制进行根本性转变,使所有学生受到良好的科学、数学及技术教育,进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中国科协也于去年启动了中长期公民科普行动计划,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使我国18岁以上的公民都能在科学素养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科学是对未来的研究,是对明天的关爱。科学素养是公众建立在对科学知识了解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的总和,它是人生知识大厦的重要基石。没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持久;没有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美好世界的前景就很难有保障。而没有广大的群众基础,科学事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也是很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普及与科学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国家在制定新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时,特意增加科学普及的内容。这是我国科技发展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发展。

说到底,科学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服务的。就普遍意义而言,再好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用于为人类服务的目的(不管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就很难有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像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更需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进行重点科技攻关,以重点项目的突破带动国民经济产业的加速成长。这是一个特殊社会发展阶段的特殊的历史需要,是科学家应尽的社会责任。只有当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绩效为广大百姓所认知,才能使大众更好地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进而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而有了社会公众的支持,科学的春天就一定会更加明亮,更加灿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