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意经济在困境中徘徊

2004-03-1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意大利中央统计局日前公布,2003年意大利国内投资下降2.1%;外贸出口下降3.9%;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0.3%,低于欧盟15国0.7%的平均增长水平,与去年的情况大体相同。这组统计数字显示,意大利经济目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04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造成意大利经济徘徊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

个重要原因是,受限于欧盟稳定条约关于通胀和财政赤字指数的严格规定,在国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108%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公共投资。贝卢斯科尼政府曾力求放活企业、刺激私人投资。但由于国家财政困难,其减税政策未能落实。2003年对企业的税收压力上升了0.9个百分点,达到了42.8%。高强度的税收压力和需求不振,致使企业投资连年走低。而去年先后爆发的“奇里奥”和“帕马拉特”两大公司的金融丑闻,又为投资问题雪上加霜,广大民间储蓄者的投资信任度几乎下降为零。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经济结构方面。意大利资源贫乏,国内市场小,其经济总体上是加工、开放型,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多年来一直在55%以上。但近几年意外贸形势日趋严峻,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已由1995年的4.9%降为2002年的3.6%。2003年的出口不仅在世界其他地区下降,在欧盟市场也有较大幅度下跌。这说明,其外贸额缩水的主因并不是受强势欧元的影响,而在于其竞争力的严重下降。多年来,意国家和企业用于科研和发展方面的总投资,始终低于生产总值的1.07%,与欧盟15国1.95%的平均比例相差甚大。这不仅导致意大利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全面落伍,也使其传统优势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岌岌可危。

从产业结构和企业构成方面来看,意大利不仅没有赶上电子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列车,而且以前较具竞争力的化工工业也已衰败,几乎全部制药业和三分之二的食品加工业也被外国公司并购。经过十几年轰轰烈烈的私有化改革,意大利伊利公司、埃菲姆公司等世界著名的工业集团业已冰消瓦解,现在几乎没有可以牵动经济全局的大型骨干生产企业。在欧盟50家大企业的排行榜上,属于意大利的企业仅有3家,而其中真正的工业公司只有已经沦为“汽车行业乙等公司”的菲亚特。

然而,意大利并不甘心走向没落,它决心保住发达工业国家的地位。近期以来,在高技术生产领域制定的战略规划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激励措施,以及投入巨资在热那亚建立第二个专门进行实用研究的国家科学院等等,就是这一决心的证明。(本报罗马3月1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