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2004-03-1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要全面理解和科学把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努力克服在人才问题上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真正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转化为自觉的实践,使我国人才工作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一论断科学阐明了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在新世纪的人才工作中,我们应清醒认识并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思想观念,努力实现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化。

一要充分认识人才是社会生产的第一要素。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曾经是第一生产要素;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取代土地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取代资本成为第一生产要素。作为新经济时代代表的比尔·盖茨,仅以数百美元起家,凭着微软公司的人才优势,短短数年就成为世界首富。这说明人才具有自我增值的巨大潜力,它作为社会生产的第一要素,正日益成为首要的财富和最重要的资本。

二要充分认识人才是社会生产的第一资本。把人才看作是一种资本,这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对自身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过去,人们只注重对物质资本的开发和积累;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对人才资本的投资往往可以带来几倍、几十倍的效益回报,远远超过其他资本所产生的效益。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认识到人才资本实质上是一种核心资本,并加紧投资开发。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应该认真研究人才资本理论和人才资本的实现形式,千方百计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

三要充分认识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类生存发展凭借的资源主要包括四类: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在这四类资源中,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即第一资源 。首先,社会上的各种资源需要人去认识、开发和利用,才能产生社会财富,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的需要。因此,人才资源开发是其他一切资源开发的决定因素。其次,人才资源的优劣程度决定着其他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同样的单位,人的状况不同,工作效率就不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不同。再次,人才资源具有其他资源所没有的优越性——增值性、重复利用性、可无限开发性等。与物质资源的有限性相比,人才资源的开发潜力是无限的,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的:“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发展。”

四要充分认识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泉,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是人才的基本特征,人才的创造性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明创造,二是管理创新,三是文化创新。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利用与配置效率,带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可见,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最直接的动力源泉。

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人人都可以成才的思想观念是科学人才观的中心部分,揭示了科学人才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一方面要明确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是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认识到,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是学习和实践。

一要正确把握人才标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才标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8年以前,选人用人主要看成份看出身;改革开放以后,选人用人主要看学历和职称;十六大以后,选人用人主要看实际能力和贡献大小。为什么要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呢 因为能力与业绩既是人才的内涵,又是人才的外在表现形式;其中能力是根本,业绩是标志。最近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强调,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这是人才观的重大发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准确把握这一新的人才概念和人才标准。一要坚信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二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唯学历资历、职务职称和身份的传统观念,把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为那些能为社会作出贡献而没有学历和职务职称的人才开辟一条发展途径。三要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对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评价标准不完全相同,但都应以业绩为核心和重点。

二要深入研究成才途径。成才的道路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传统人力资源的开发试图通过学校教育一次完成,而忽视了人才个体的自身努力和社会大环境的作用。现在,人才资源开发的途径正在不断拓展:一是自主性开发。强调人才自身的觉悟性和能动性,通过人才个体自身不断努力,完善和发展自身的智能素质。二是培养性开发。通过教育与培训的方式,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信息交流、知识与技能上的互动达到开发人才的目的。三是使用性开发。各单位的领导应放手使用人才,让他们主动挑重担、扛大梁,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五是政策性开发。政策及其落实构成人才开发的社会环境,政策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管理原则,则人才辈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科学的人才政策是人才开发的重要杠杆,党和政府的每一项政策都对人才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更大作用,应制订出一系列人才的开发培养政策,以营造一个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就是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说明了人才工作的目的与任务,是科学人才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一要理解人才。不同人才,需求不同,禀性各异,因而要充分理解人才的特殊禀性,合理满足各类人才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才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由单一到多样、由封闭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人才,善于与他们交流和沟通,积极创造一种理解人才的社会环境。

二要尊重人才。党和国家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这四个“尊重”的本质就是尊重人才。我们要尊重人才的人格,尊重人才的个性,尊重人才的选择,尊重人才的需要,尊重人才的劳动,尊重人才的创造。努力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环境,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实现人才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使各类人才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有贡献社会的成就感,有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三要关心人才。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带着感情来关心人才,以深厚的人情味和亲和力感召人才,用感情的力量,营造出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包括充满希望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受人尊重的社会环境等。其次要正确对待人才的正当利益和合理需要,关心人才的事业和利益,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帮人才之所困,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不断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物质待遇。要加强对人才的监督管理,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人才,建立人才自我监督管理、组织监督管理、社会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关心和爱护人才。

四要保护人才。保护人才包括领导保护、权威保护、组织保护、法律保护和社会保护等多种方式,其中法律保护是人才权益保障的根本方式。长期以来,我国人才管理主要以内部规章、文件为调整依据,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奖惩、待遇、纠纷处理等各个环节缺乏稳定、系统的法制保障,导致人才市场信用关系不健全,人才市场主体特别是人才个人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在新世纪人才工作中,政府应制定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人事人才法规体系,在人才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对人才权利的保护,包括经济权利、政治权利以及人身安全、受尊重等精神权利,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形成公平竞争、保护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五要用好人才。人才的作用要通过使用才能发挥出来,人才的价值必须落实到使用上。以人为本做好人才工作,最终应体现在用好人才上。然而,重使用轻开发、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实绩、重关系轻公论的用人模式在一些地方还较为普遍,这就需要我们打破用人上的陈腐观念,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对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要敢于破格使用,对于有特殊个性的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并完善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来选人用人,使上来的人心理坦然,下去的人心里服气,这就减少了内耗,增强了活力。

总之,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将为人才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