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表面生新枝物理结硕果

2004-03-2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的首批受资助群体之一,以王恩哥和薛其坤为学术带头人的中科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研究群体长期专注于“纳米结构薄膜生长机理和原子尺度控制”研究,如今,他们的“表面”文章已跃入国际先进水平。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超高真空技术、表面处理技术以及

各种复杂的表面分析技术的发展,表面科学的研究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研究对象日趋广泛,人们对表面物理和表面化学的认识也更加深入。目前的表面科学以凝聚态物理为背景,逐步发展成与化学、材料、生物等领域紧密交叠,基础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交叉学科。中科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第一批建立的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之一,是一个面向国内外同行的研究基地。1991年6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为该实验室题词“表面生新枝,物理结硕果”。当时在实验室学习和工作的年轻人王恩哥和薛其坤如今已成长为国内表面科学研究的杰出将才。

王恩哥199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他先后去法国Lille表面界面实验室和美国休斯顿大学宇航外延生长中心从事博士后及研究助理工作,1995年回到中科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他曾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20余次,是第一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6年获得香港“求是”青年学者奖,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盈科”优秀青年学者奖。

薛其坤1987年进入该实验室学习,在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任职,后又回到实验室工作。薛其坤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盈科”优秀青年学者奖,2000年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第一层次。

1997年以来,王恩哥致力于招揽年轻人才,先后吸引了刘邦贵、曹则贤、郭沁林等一批优秀干将,薛其坤的回国更使这一群体如虎添翼。经过不懈努力,这群志同道合的科研骨干形成了一个极具创新实力的年轻的研究群体,他们平均年龄36岁,大都具有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的丰富经验。他们中有2人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6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群体成员作为主要核心力量参与组织成立了国际量子结构中心,与国际一些研究机构有合作计划,每年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保证了群体的学术视野和创造能力。

该群体虽然组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但其工作在国际同行中的影响却非同凡响。近年来,群体在轻元素薄膜材料的生长机理、结构、组分及相关的物理特性和在原子尺度上研究薄膜和低维结构的生长机理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表现在:1、在国际上首先研制成功CN和CBN纳米管和C/CN纳米管异质结,并于2001年4月在美国陶瓷学会第103届大会上作特邀报告;2、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表面活性剂在薄膜生长中的作用规律,提出了新的生长机理,并于2000年11月在美国材料学会年会上作特邀报告;3、在实验上观察到表面原子岛的蜕变过程,从理论上研究了这一过程及其稳定性问题,提出了表面原子岛的蜕变机理,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在重要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达10次之多。

在获创新研究群体资助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也是捷报频传——完成了低温强磁场双探针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设计和制作;在表面限域系统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被英国《自然》杂志报道和介绍;在表面纳米团簇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一系列工作都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