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又到清明扫墓时

2004-03-3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清明,是我们民族传统的祭祀先祖、踏青扫墓的时节。人们走进陵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以虔诚的心情寄托对先祖的哀思,这已成为承传历史血脉的重要形式。此时此刻,我们不能忘记为今天的小康生活奠基的革命先烈们,应当同样向他们献上心中的祭奠和崇敬。

伴随着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前进脚步,先烈们呐喊着,拚杀着,

奋进着,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慷慨捐躯。他们的英名,连同他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将长留在他们为之献身的事业中。今天,在先烈们流血的地方,已经鲜花盛开;在他们安骨的地方,正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于前人,我们是乘凉者,乘凉者不能忘记种植和培育参天大树的前人;对于后人,我们又是种树者,种树者应该继往开来。种树、乘凉,乘凉、种树,我们在生生不息中延续着理想和事业。

然而,现在有一种现象令人匪夷所思:有些地方、有些领导干部将自己的祖坟修造得颇为壮观气派,甚至不惜动用大笔公款为自己筑建墓穴,以求享受子孙后代的顶礼膜拜,而对烈士陵园和陵墓的修缮并不那么慷慨;有的与烈士陵园毗邻的寺庙禅院车水马龙,香火缭绕,而陵园却门可罗雀,工作人员异常清闲。前些年还见过这样的报道,一些单位将烈士墓地视为影响“风水”的碍物,故意毁损的有之,要求迁移的有之。这种现象尽管是少数,但对先烈们的革命业绩的淡化甚至遗忘,折射出一部分人理想信念上的偏移。在他们的头脑中,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全然忘记了今天的政通人和,国强民富,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结果。

一位社会学家曾这样说过: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民族;有了英雄,而不知爱戴、纪念、崇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记住革命先烈,就是记住过去的艰难历程,记住弥足珍贵的光荣传统,记住肩负的神圣使命。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有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我们党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使我们不仅能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与时俱进,而且能见微知著,鉴往知来,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传承久远而不衰,兴旺发达而不败,就需要一种能够了解历史,直面现实,拥抱未来的时代精神。

缅怀先烈,重温历史,并非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认识客观世界,推进现实实践。又到清明扫墓时,追悼革命先烈,目的就是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完成先烈们未竟的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对先烈们的最好告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