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帮助8亿农民奔小康

2004-04-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文整理:苟红旗 王海磬 人物素描:和平 我有话说

编者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如何引导8亿农民进入小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大课题。农业部在全国推行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取得了生态、经济和社会多重效益,受到农民欢迎。九三学社中央、中国农学会为推动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深入健康持续发展,日前联合在四川广元苍溪

县举行“全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高层专家论坛”,在此我们摘发部分建设性意见。

利国富民的小康工程

韩启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已从单纯注重经济目标向“生产、生态、生活”多目标转变,农业部在全国大力推行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通过整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建设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的各类能源生态模式工程,从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单元内部着手,与改圈、改厕、改厨相结合,科学调整农业生产中粮、经、畜、草、林之间的比例,推广高效的农牧结合方式,实现种植、养殖并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使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既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传统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中,农民为求脱贫致富,往往采取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广种薄收和超载过牧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导致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草原退化、沙化面积扩大。在生活上,农村地区能源利用上仍以林木、柴草和秸秆等直接燃烧为主,约占70%左右,高能耗、低效率,能源短缺加剧,造成了“农村能源短缺―过量砍柴樵薪―生态遭受破坏―能源更加短缺”的恶性循环,而且大量有机质损失严重。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引导农民逐步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农业进入集约、高效、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农业部组织我国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和生态、能源部门的科技人员,将多年来以农户为单位的各项技术和工程措施进行优化组合、集成配套,形成了生态家园建设的典型模式和技术,“打包送给农民”,农民使用简单、方便,易掌握,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加快了科学技术的转化速度,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不仅使广大农民走上清洁、卫生的健康之路,而且使农民在思想观念、科学教育、人文关怀诸方面都产生新的变化。对于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构建农村生态文明的新的社会形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都将产生重要作用。

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不断创新

洪绂曾(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要统筹兼顾,重点放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县区。国家要总结现有经验,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沼气的综合利用与深层利用、速度与质量、建设与管理等关系,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当前除重点开展沼气的综合利用外,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结构不同,如在西北、内蒙古地区的一些地方,太阳能、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因此要推动家庭太阳能、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广省柴灶等,拓展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工作领域。

要注意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健康发展。国家在中长期科技规划和“十一、五”计划中要加强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基础研究,在搞清机理的同时,研究不同规模和不同生态条件下适宜的菌种、物料比等基础数据,以及寒冷条件下沼气量产出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各种类型沼气池的标准化、规模化及相关配套工程措施的研究,确保安全高效使用;加强对沼气、沼肥综合利用的研究,充分挖掘其在解决农民增收方面的潜力。

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和人员培训,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或学校,提高广大干部的领导水平和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工程管理,保证建设质量;按照商业化运作,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结合,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综合服务队伍,对于保证沼气池的建设质量和维护管理,开展综合社会化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注意提高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产业化水平。生态结构决定其功能,有些地方搞得是初级生产,只重视农作物,而缺乏二级生产的动物层,因此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开展农田轮作,发展草食畜牧业,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发展养殖小区。随着城镇化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养殖场型、养殖专业户以及村镇型沼气设施,如广西自治区建立相对大型沼气发酵池的经验值得重视。同时,要以沼气池建设和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逐步形成沼气产业和地方特色经济。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从农民家园建设入手,将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工程进行优化组合,集成配套,使土地、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形成能流和物流的良性循环。即以农户庭院为单元,因地制宜,建设四个工程,包括一个能源生态模式工程、一个太阳能利用工程、一个省柴节煤工程、一个小型电源工程。实现三个目标:第一,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产活动实现经济生态良性循环;第二,农民生活用能效率达到30%以上,优质能源占50%左右;第三,在原有基础上,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此计划由农业部于2000年推出,先后在24个省区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此计划已被列入国债支持项目范围,到2003年底,共投资14亿元,安排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县次1000余个,项目村8626个,受益农户约170万户,全国户用沼气池总量达到1250万个。

院士观点

卢良恕(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生态问题,走上文明富裕道路的必然选择,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张新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尽快产业化的重要手段。

刘更另(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农村城镇化的一种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细胞工程。发展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要有新的思路,用新的技术提升和武装,真正成为一项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

任继周(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什么样的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功能,对这项结构与功能统一的好事情,必须在产业化、标准化和技术先进性上下功夫,走在世界前列。

张子仪(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能源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要积极研究和探索规模化发展的方向,深入研究沼渣、沼液的有效利用途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