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际化 一流大学的趋势

2004-04-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俊玲 我有话说

具有八百年悠久历史的牛津大学拥有悠远流长的学术传统,影响深广的思想文化成就,出类拔萃的教学科研队伍,首屈一指的精英教育体制以及如诗如画的校园城市。北京大学始于清朝末年的京师大学堂,

经历了动荡起伏的百年岁月,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大学,这里也是一块圣地,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集聚和呈现。

两所大学的对话无疑代表了两个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的民族的精神碰撞。

东西方大学的国际化交流

2004年3月22日至23日,“北京大学牛津大学日”在北大举行。牛津大学校长、北京大学名誉博士柯林・卢卡斯教授率领牛津大学代表团访问北大。此次牛津墨顿学院院长Jessica Rawson教授、法学院委员会主席Michael Spence教授和物理系系主任Keith Burnett教授在北大分别进行了题为“牛津大学的世界文化研究――古代中国和当代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和社会科学”、“牛津大学的数学和物理学”的学术报告会。

“就是要通过大学日的活动,由世界著名大学的校长们带着他们各个院系的专家在各院系的演讲中与北大寻求更多相同或者相通之处,寻求更多共同的兴趣。”北大校长许智宏坦言,“我们还要继续将大学日的活动办下去,通过活动与世界其他著名学府互相了解,发现共同有兴趣的领域,拓展合作的范围。”

此次来京的牛津物理学家Keith Burnett就表示:“作为物理学者,来北大访问也见识到很多,也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同的大学研究的活力。”

除此以外,牛津最近更透露出更积极的国际化态度:800多年来牛津将第一次选派一名外国人担任下任校长,新校长来自新西兰。“我想,只要他能将牛津引导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他是哪个国家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领导好一个世界级的大学。”尽管牛津的传统是现任校长不参与下任校长的选举,但卢卡斯依然表示出对接任的外国校长的强烈希望。

北大校务委员会主任闵维方教授就坚定地表示:“过去的20年,北大国际化的进程获得长足的进展,与世界上200多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北大将‘按世界各国大学之通例’办学,这是北大前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办学宗旨。我们将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国外大学校长的先进的管理经验、思想以提高办学水平。”据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已有许多外国教师、外国学生加入到北大,而管理层是否要加入外国人就要看实现的条件。

双方此次的交流从涉及到学术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卢卡斯也跟在座的北大管理者们交流了他当校长的心得,北大对这位牛津校长并不陌生,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正是他作为全体国外大学的代表向北大宣读了贺辞:“一个大学校长的职能是为大学、集体做事,我在任的这七年,成功地做好了四件事:重新组合了大学员工团队使之更有效率,能更好地使用资金;改善学校的设施的建设;推动牛津与国家机构的交流;吸引更多更好的教师进入牛津。”这位即将于今年9月卸任的校长对于自己在任世界顶级大学校长的作为津津乐道。

“第一步,我们将从研究生层次进行学生交流;然后进行联合科研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来说,我们有可能在学校的管理层上进行深度的相互交流。”北大校务主任闵维方勾勒了北大牛津的合作前景。据悉,北大与牛津将在法律、知识产权、物理等学科进行交换学生的合作,每年预计双方有10―20名学生、博士后到对方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

两所追求大学精神的高等学府的对话

两所注重传统的学校也通过此次的高层对话加深了双方对办学主旨的理解。卢卡斯此次在北大还发表了题为《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牛津大学》的主题演讲,向北大师生们详细介绍了牛津在学术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历史经验以阐述牛津的办学理念。

1996年11月5日,牛津大学各学院的学监们以259票对214票的表决结果,否决了沙特阿拉伯亿万富翁瓦菲支塞义德的提议。后者建议向牛津捐款340万美元,让牛津建立一所“世界级的工商管理学院”。牛津人认为,教育是让学生对公众服务,而不是对赚钱有所准备。他们担心,工商教育无非是讲授如何在六个月内赚取五十万美元。所以,校监们决定:“有着古老传统的牛津大学应该远离沾满铜臭味的工商教育”。

“大学”的最终目的是人格,而不是人力。它教育人在任何环境之下都有价值,使青少年过求学求仁的生活,促使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使人人获得机会参与讨论其本国以及世界的共同福利。它使人类消除成见,并奠定理智的基础。这样的大学,与北大前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观点正不谋而合:“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蔡元培真正理解了大学之“大”,他发展了前校长严复的思想,“大学理宜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进一步提出“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资格而已。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事机关”。

而北大校长许智宏不久前在与KBS的对话中又一次肯定了北大的办学宗旨――一流大学要产生支撑民族精神的思想:“有人说,中国很多研究成果并没有和企业联系紧密,也许是的,但我想,大学更重要的是产生思想,对民族精神的支撑。我们知道的比较成功的西方大学也是这样在做的,这就是为什么北大从始自终都很重视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建设以达到与理工科的平衡的原因所在。因为,大学是研究、学术与思想的中心,它不仅要为国家创造出眼睛看到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概念。”因此尽管未必能产生巨大的物质财富,北大始终坚持文理并蓄,坚守文科的优势传统。

无独有偶,在回答“大学是否一定要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问题的时候,卢卡斯表达出与许智宏相似的理念:“大学是应该促进经济发展,但这并不是大学真正的价值所在,大学更要推广一种价值观念,来作一种知识的传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牛津拒绝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是某种世俗化的思想和理念。牛津的学生可以由贵族向平民转化,但牛津精神绝不放弃“贵族化”的精髓,它为社会贡献的是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科学家与艺术大师。因此在面对“如今其他国家的学生更加亲睐美国的大学,牛津有无对策”提问时,卢卡斯显得镇定自若:“与美国相比,牛津在设施与教学方法上有相似之处,但毫无疑问,英国大学的独特之处是美国无法比拟的,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去不同的国家深造对于国家与个人都是有利的。牛津从上个世纪50、60、70年代就有许多中国留学生,希望更多的学生将去牛津的愿望作为一种评价。”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经济、法律、政府管理等学科。“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也受到功利主义的驱动,希望从事赚钱多的行业;另一方面,大学本身也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忽视人文及社会科学的投入。不仅中国如此,美国也是如此。而事实上,经济发展是需要文化、人文基础的。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社会将是可悲的。”作为转型经济国家的大学校长许智宏表达了更加深刻的感慨,“亚洲国家具有很好的历史文化传统,怎样在新的条件下,使原有的优良的价值观得到认同,大学的人文科学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失去道德与精神支撑的民族恐怕难以发展。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如何坚守精神是目前最重要的命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