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漠无际月牙远 我为敦煌歌几回”

2004-04-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余知 我有话说

《敦煌・真实与虚拟》潘云鹤、樊锦诗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放在笔者案头上的是一本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的

《敦煌・真实与虚拟》,与我们所能看到的其他介绍敦煌石窟艺术著作不同,这是一本把真实敦煌的艺术性和虚拟敦煌的科学性完美结合起来的高水平的科学著作。该书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介绍了由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院士主持开发成功的数字化敦煌这一成果。

所谓数字化敦煌就是利用先进的工程测绘、三维扫描、数字摄影、三维建模以及图像处理等技术,实现敦煌石窟的建筑结构、壁画与彩塑信息的高精度获取与保存,其目标就是在计算机里建立敦煌石窟的数字模型,为欣赏、保护、修复和研究敦煌艺术这一人类古老文明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历经千年风沙,长达1600多米规模宏大的石窟群,数百个不同朝代开凿的石窟鳞次栉比地分布在高30多米的断崖上。洞窟内,各具形态的造像和绚丽多彩的壁画,连绵几个世纪保存至今,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莫高窟雄伟的气势与戈壁沙丘的荒芜空旷也在人们心中落下了巨大反差。长年风沙的侵蚀,绝大多数的石窟已被封闭;所看到的仅有的几个洞窟也因严重的病害导致色彩褪变,壁画脱落;洞窟狭窄的空间和众多的游人,加剧了敦煌文物保护的难度,自然生态的脆弱和环境资源的恶化,作为物质遗存的敦煌石窟,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

潘云鹤院士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开拓者,早年他从事计算机美术图案CAD研究时,就得到过我国著名敦煌艺术学家常书鸿先生的指点。把敦煌壁画融入计算机图案的操作系统,他心仪已久,并为这一课题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1979年暑期,潘云鹤和浙大人工智能所的研究人员赴敦煌实地调研,他们和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一起讨论了这一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决定由浙江大学和敦煌研究院联合开发,同时与中央美术学院和德国、美国等有关大学进行协作,开发使用利用信息技术保存敦煌这一古老艺术的课题,之后,这一课题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敦煌・真实与虚拟》一书,既是该项目工作的重要部分,更是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敦煌研究和保护的成果的全面的理论总结,代表了最新图形处理技术与能工智能技术在这一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在虚拟敦煌研究中值得一提的是敦煌石窟虚拟漫游系统。敦煌洞窟的数码照片通过计算机拼接技术,做成了高质量的“虚拟洞窟”,使观看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仿真系统在洞窟内旋转观看,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洞窟内建筑、彩塑和四壁壁画。由于使用了特殊技术,同时还可以看到自然光线中看不清楚的细节,以及洞窟内被背屏或中心柱等建筑所遮挡的壁画。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虚拟地看到当年洞窟的逐渐开凿过程,看到通过虚拟修复后洞窟刚建成时的金碧辉煌的景象,看到利用计算机创作的现代虚拟敦煌石窟,给人以很好的艺术享受。

敦煌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敦煌・真实与虚拟》一书介绍的真实敦煌部分,由樊锦诗为首的敦煌研究院撰写,介绍了敦煌石窟艺术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以及敦煌石窟艺术的保护和研究现状。透过书中大量珍贵的真实的敦煌照片和文字,我们看到了敦煌石窟经历千年沧桑而演变的过程,看到了60多年来常书鸿先生等几代敦煌研究者为保护和研究敦煌艺术所付出的极大心血和取得的成就。

《敦煌・真实与虚拟》的出版为人们更多地了解敦煌,研究敦煌,创新敦煌,提供了新的平台,我们有理由相信,古老的敦煌艺术一定会重放异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