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腮腺疾病治疗达国际先进水平

2004-04-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贵恩 我有话说

腮腺是颌面部最大的一对唾液腺,其功能是分泌唾液,分泌的唾液在口腔中起营养、消化、保护、免疫等重要功能。腮腺慢性炎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会导致局部红、肿、热、痛,还可成为引起全身病的病灶。腮腺炎症时,唾液量和成分异常减低,且多继发其他口腔疾病,如口腔念珠菌感染、龋齿等。

长期以来对腮腺反

复肿胀流脓大多统称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病因一直不清。全身自身免疫病――舍格伦综合征(SS),也常引起腮腺反复肿胀。由于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病因不清,命名及分类混乱,转归及与SS的关系不明,极易混淆造成误诊。该病的治疗也十分棘手,治疗后易复发,一些毁坏性治疗(如手术,放疗)应用不当时有发生。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松灵教授与北京大学口腔学院徐岩英、邹兆菊、胡碧琼教授等数十人组成的课题组,经过18年系统专题研究,尤其是平均长达11年的临床追踪研究,澄清了腮腺慢性病病因及疾病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疾病的综合分类及诊断标准,并探讨了新的有效治疗方法,明显优化并提高了腮腺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这一成果日前荣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一项目的重要发现和创新点主要有8个方面:1、发现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除自愈外还可发展到腮腺退行性肿大。2、首次提出舍格伦综合征亚临床型新概念,对澄清慢性化脓腮腺炎的本质及SS早期诊治有理论指导意义。3、首次提出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名称并明确定义,首次通过小型猪研究注入甲紫致腺体萎缩治疗此病。4、基于病变本质及相互关系提出腮腺慢性炎症的新的综合分类,即分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并应与舍格伦综合征亚临床型等鉴别。5、首次将口腔念珠菌病分为原发和继发。并发现对发病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涎腺疾病、全身疾病及其它口腔粘膜病。6、首次证实了白念表面存在富组蛋白3的特异受体,富组蛋白的杀灭白念的作用需要与白念细胞膜受体结合。7、首次证实口腔粘膜的上皮增生如发生白念感染,癌变的可能性大为增加。8、首次成功将外源基因转导至小鼠颌下腺并获得重要的影响基因表达的参数,为利用涎腺基因治疗涎腺疾病、口腔念珠菌病、其它口腔疾病等打下基础。

王松灵教授说,这项课题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了慢性腮腺炎性疾病及口腔念珠菌感染的诊治水平,避免腮腺毁坏性治疗及激素治疗,减少手术造成面瘫等带来的痛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