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帮农牧区“造血”

2004-04-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余长安 我有话说

3月的川北高原,天蓝,地绿,处处显生机。红原县藏族牧民泽让扎西高兴地对记者说 “合同签了,就吃了‘定心丸’,今年的牦牛和鲜奶又不愁销了 ”3月11日,记者到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瓦切乡采访时,正赶上阿坝州农行支持的龙头企业――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与瓦切乡牧民新村117户牧民签订鲜奶收购合同,牧民们个个喜

笑颜开。

开心的农牧民又何止他们 在四川阿坝、甘孜、凉山等贫困地区,千家万户的农牧民都得到了中国农业银行四川分行扶贫贷款带来的实惠,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送来的温暖。农行四川省分行的统计资料显示 四川省信贷扶贫在连续3年保持高增长的基础上,2003年累计发放扶贫贷款46.4亿元,占全国投放总量的30%;扶贫贷款余额达136亿元,占全国扶贫贷款总量的15%。四川成了全国使用扶贫贷款最多的省份,这些数据,凝聚了四川农行人深深的爱心和全新的思路。

扶贫信贷变“输血”为“造血”

以前,农行将扶贫贷款直接发放到村到户,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农牧民认为这是国家的救济资金,直接用于日常生活消费。这种被动的、小而散的“输血”式扶贫,既不利于信贷管理、回收,又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也没有促进贫困地区“等、靠、要”等思想观念的转变。

2000年以后,农行四川分行逐步探索走“龙头企业加基地加农户加市场”的扶贫路子,将扶贫资金重点投向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以基地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把养殖、加工、销售和市场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变信贷资金“输血型”投入为“造血型”投入,实现了以优良项目带动农牧民增收。

2001年,阿坝州农行发放扶贫贷款2.9亿元,支持阿坝牦牛产业联合开发公司在川西北草原建立大型牧业产业化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牦牛资源开发毛牛乳制品、肉制品、生化制品等。该公司帮助红原、若尔盖、阿坝、松潘等地牧民建立家庭牧场3000个,牧民以草资源折价入股成为联合公司的股东,公司帮助家庭牧场改良草场和畜种,提供牲畜科学放养、疫病防治等科技指导和服务,家庭牧场则按照合同向公司交售鲜奶和出栏牦牛。2003年红原县瓦切乡的牧民户因此平均增收9350元,人均增收1865元。牧民占其美给我们算了一笔细账 以前鲜奶只能制成酥油出售,现在将鲜奶直接销售给奶粉厂,每100公斤鲜奶比以前增收88元。

扶贫龙头企业拉动一方经济

扶贫龙头企业遂宁市高金有限公司,实施生猪产业化扶贫,采取养殖技术到户、配方饲料到户、收购原料到户的方式,解决了贫困户由产品到商品到实现收入的瓶颈问题,达到了扶贫龙头企业发展,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长效扶贫目的。目前,该公司已形成年屠宰生猪50万头以上,实现年产值2亿元以上,项目实施带动和辐射全市30个乡镇共239个贫困村中8万余农户,年户均增收达500元以上。

各贫困地区通过农贷扶贫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了贫困地区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已经开始形成扶持一个龙头企业,激活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致富一方农民的农业产业化扶贫新格局。

在阿坝、甘孜、凉山等边远贫困地区,通过依托龙头企业扶贫,不仅帮助农牧民脱贫增收,还推动了停耕种草,改善畜圈、推行圈养等方式的实施,有效保护了天然草场和天然林地,增加了农家肥的来源,使大量的有机肥进入了土地,培肥了土壤,促进了生态的良性循环,起到了人、草、畜“三元”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再利用的目的。

据统计,近3年来,农行四川省分行通过发放110亿元扶贫贷款,共计培育和支持498个扶贫龙头企业,覆盖了全省158个县的六大支柱产业,受益贫困人口超过150万户,牵引相关产业投入资金100亿元,促进贫困县县级财政增收10亿元,从而大大增强了贫困农户和贫困地区的“造血机能”,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